張龍、趙虎四人前來投奔,還在鐵仙觀救了田忠,抓住了惡道,已經交給祥符縣,不日就會押解到府衙,把這些事情一一說了一遍。然後又站起身來說:“晚生還要去查訪劉氏的案子。”當下告辭了包公,來到茶房。這時藥箱和招牌都已經送到了。公孫策打扮妥當,仍然從角門出去了。

再說包公等公孫策走後,悄悄地叫包興把田忠帶到書房,詢問他為主人伸冤的詳細情況,然後吩咐左右把田忠帶到茶房居住,叮囑他不要露面,以免走漏風聲,被龐府知道。又吩咐包興把王朝等四位勇士暫時安排在班房居住,等候差遣。

公孫策離開衙門,再次來到七里村,一路上邊走邊暗自思索:“我公孫策真是時運不濟,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能中第。幸虧瞭然和尚寫了一封推薦信,把我舉薦到開封府。可偏偏頭一天來就碰上這麼一樁公案,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查訪出結果。唉,肯定是我運氣太差,所以事事都不順心。”越想心裡越煩悶,不知不覺就走出了七里村。突然,他猛地回過神,自言自語道:“公孫策啊公孫策,你可真傻!你來這兒是幹什麼的?就這麼悶頭走著,誰能知道你是個醫生呢?人家不知道你是醫生,你又怎麼能打聽到想要的事情呢?真是傻得可笑!”原來公孫策只顧著發愁,連手裡的串鈴都忘了搖。這會兒反應過來,趕忙搖起串鈴,嘴裡唸叨著:“有病的快來治啊,可別耽擱了。養病就像養虎,老虎長大了可是會傷人的。不管什麼疑難雜症,我保證手到病除。治病不圖賺錢,只求救人。”

正念叨著,正巧旁邊一個老婆子招呼道:“先生,這邊來,這邊來。”公孫策聽到,走上前問道:“大媽,您叫我呢?”老婆子說:“可不是嘛。我兒媳婦身體不舒服,想請先生給看看病。”公孫策聽了,說:“既然這樣,大媽您帶路吧。”

老婆子領著公孫策走進柴門,掀起用蒿子杆編成的簾子,把先生請進屋裡。公孫策一看,是三間草房,中間是客廳,兩邊是臥室。老婆子又掀起西邊裡間的單布簾子,請先生在土炕上坐下。公孫策放下藥箱,靠好招牌,剛坐下,就見老婆子搬了個沒靠背、三條腿的椅子,在地上陪著坐。老婆子說道:“我姓尤,老伴兒早就去世了。有個兒子叫狗兒,在大戶陳應傑家當長工。我兒媳婦生病都有半個月了,精神頭不好,也不愛吃東西,每天午後還發燒。麻煩先生給看看脈,開點藥。”公孫策問:“您兒媳婦在哪屋呢?”老婆子說:“在東屋裡呢,我去告訴她一聲。”說著,站起身往東屋走去,只聽她說道:“媳婦啊,我給你請了個先生來,讓他給你瞧瞧,肯定能好。”就聽到屋裡婦人回應:“媽,不看也行,一來我覺得自己沒什麼大病,二來家裡也沒錢,何必浪費錢呢。”老婆子說:“哎呀,媳婦呀!你沒聽先生說嘛,‘貧不計利’,再說‘養病如養虎’。好孩子,讓先生看看吧。你早點好了,也省得我操心。我呀,就指望你了,我那兒子也指望不上!”說到這兒,婦人說道:“媽,那就請先生過來看看吧。”老婆子聽了,說:“還是我這孩子懂事,真是個孝順媳婦!”一邊說著,就來到西屋,請公孫策過去。公孫策跟著老婆子來到東屋,給婦人診脈。

行醫之人講究“望、聞、問、切”這四條,還有一種說法是:“醫者易也,易者移也。”所以有移重就輕的辦法。比如說給老年人看病,要是看準脈息不好,一定會先安慰病人,說:“沒事兒,開個方子,吃不吃都行。”等出來後,才對家屬說:“老人家脈息很不好,趕緊準備後事吧。”家屬就問:“先生,您剛才怎麼不說呢?”醫生就會解釋:“我要是不先開導著說,上了年紀的人一聽病情嚴重,痰往上一湧,那不馬上就不行了嘛。”這就是移重就輕的方法。閒話少敘。

再說公孫策給婦人看病,雖然是微服私訪,但他向來有真才實學,各種醫理都瞭如指掌。診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