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是宋朝皇帝留下的一句千古名句,我在讀了幾十年的書裡並沒有發現黃金屋和顏如玉。

在現實社會中,讀書是改變人生的重要機會,當然很多讀書會被理解成上學認真讀書。

上學讀書,我覺得是狹義的讀書。

我們讀各種書籍,是真正的讀書,而不僅限於學校裡。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這是現代社會,對於讀書的全新理解。

在古代相對來說,資訊資源有限,你掌握了資訊資源,那你就有更大的成功機會。

古代的書籍是一種壟斷資源。而今天資訊巨大,你要學會分析資訊,有選擇的運用資訊,學會管理資訊的手段,你也許才是強者,這是時代變遷的必然。

今天,社會各類書籍很多,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

我們熟知的文學作品的內容量就嚇人,有國內和國外,光國內的,就有古代、現代和當代,就當代的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就夠你讀很久。

我們從這個作家看到,其他作家的影子,你就又會去選讀其他作家。

最近國內最流行,或者說最受歡迎的是日本兩位作家,村上春樹和東野圭吾。

你看了,他們的作品,就會對由他們的衍生出來的作品感興趣。

比如村上春樹,他的作品裡多處提到了托馬斯曼的《魔山》和錢德勒,那麼我們有空了就會對這些作品非常感興趣,就會去找來閱讀。

你讀了東野圭吾的偵探小說,你會對其他的偵探小說充滿了興趣。你會去讀波洛和福爾摩斯,就會去對比這幾本不同的型別的偵探的小說的寫作手法,和細節描述上的區別。

你也會去找,日本的偵探小說家的小說來讀,比如江戶川亂步和松本清張等,看看他們的小說風格,和東東野圭吾的區別,和對他的影響。

我們看了村上春樹和東野圭吾的小說,就會對其他的日本作家充滿了興趣。

結果已進入日本文學寶庫,一看也是浩如煙海。

日本的國土面積小,歷史也遠不如我們悠久,但是就近現代文學之發達,讓我們歎為觀止。

從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和太宰治,再到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芥川龍之介等,每個就代表作品都恐怕讀不完了。

有的時候書太多了,也是幸福的煩惱。

上學的時候,書太多,是為苦。長大了想讀書,書太貴,是為苦惱。再過了些年,有了電子書,攜帶方便,讀書變成了很方便的事情了,書太多了,也很煩惱。

但是, 我相信:()人生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