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煎包遐想(第1/1頁)
章節報錯
在每座城市裡都會有很多條馬路,會以各種不同標識而出名,美食一條街、步行街、購物街、名店一條街、小吃一條街、夜市一條街,還有以賣各種不同物品的聞名的,有賣酒店用品、有賣樂器的、酒吧等,以書籍做為主要載體而存在的就以福州路最有名了。
福州路是上海著名的文化一條街,被譽為“中華文化第一街”,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長一千四百多米。福州路自民國以來就以各類書店薈萃而出名,曾經是圖書出版業的中心,現還有很多書店,如上海書城、古籍書店、外文書店鞥,著名的逸夫舞臺也在這條路上。還有杏花樓的總店等,旁邊之路上也有很多美食小吃。福州路是集合有吃有玩的地方。
不過在最近我又去了一次福州路,上海書城下次裝修了一年後又復出了,變化了很多,原來底樓都變成了其他的門店,民生銀行、咖啡店、麥當勞啥的。福州路上其他很多的書店也都轉讓了,原來濃郁的文化氣息逐步消散了,和其他的馬路也沒啥區別了。
這是新冠疫情後,我第一次去福州路,多少讓人失望。在現在網路經濟發達的今天,網路書店都難以為繼,噹噹網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現在各類電子閱讀風靡於世間,雖然kdel退出了中國市場,但是電子閱讀潮流並未改變。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至始至終是紙質書的擁躉,每個月堅持從書店或者噹噹網上購買兩三本書。一次新冠疫情深刻改變了原來很多的生活的細節,在這裡讓電商徹底進入了每個人的生活中,連我老爸,現在都快八十歲了,已經成了電商購物的達人,幾乎每天都有快遞,他是抖音和拼多多的粉絲,每天都在那裡刷啊刷,有時半夜裡沒事還看下影片。我現在雖然還是會每個月購買幾本紙質書,但是主要的閱讀方式也轉為電子閱讀了,主要用的是微信讀書。電子閱讀收看儲存、分享,註釋、討論、查閱等都很方便,現在微信讀書中還加了ai問書,查詢很多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又增加了。這讓我想起了,九十年代中期在上海的陝西南路地鐵站出口處,有一處季風書園,她的風格為很多:()人生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