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起眼的裂縫(第1/5頁)
章節報錯
還沒看到鵬樓的動作,衙門外倒是來了個喊冤的人。
翼泉是土生土長的修備縣人,
從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再往上還能推幾百代就生活在這裡了。
自打出生就沒離開過修備縣,在他的認知裡:天下就是修備,修備就是天下。
國家承平日久,人民生活也愈發的富足,但凡有餘力的都在想辦法讓自己的後輩讀書識字。
他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自己一般,做一輩子的睜眼瞎。
斗大的字兒不識一籮筐,讓他們本就不順暢的人生道路又多了幾分崎嶇。
只能肩扛不能手寫,總歸容易讓人看輕。
以前是沒有辦法,現在有希望了。
國家的教育體制愈發的完善,花點小錢送自己的孩子去認認字兒,學點文化也是極好的。
子孫後代不要再和自己一樣當個文盲,被人糊弄了都不知道。
不過他們的理想最高也就是這樣了,至於考個秀才公,甚至中狀元,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秀才,狀元都是文曲星下凡,是前世註定好了的,是幾輩子才能修來的福分。
自己一個苦哈哈,哪敢有這般的奢望?
你看,其實百姓的要求很簡單,並沒有那麼的難以滿足。
大秦的疆域實在太大了,就算做到了教育全免。
可農耕社會人力不足是鐵一般的事實。
半大的小子送進私塾,是對人力的浪費。
俗話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整天坐在學堂啥活兒不用幹,每天還不少吃。
這讓本就嚴重缺少勞動力的家庭如何承受的住?
要是在農閒時上學還好,可問題是讀書的時間和農忙高度重合。
對急缺勞動力的家庭來說,把人力“浪費”在學堂是極其不划算的。
不是不知道讀書的好處,可多一分力就多一分收成。
農耕事關生死,讀書是以後能好些,但是好的也有限。因為僅僅只是簡單的識字對生活的幫助並不會特別的大。
當切實的需求和日後的美好必須做出抉擇的時候,選擇是一點兒也不困難的。
因為未來再好,只是個期望。
而誤了農時,使得收成減少,那麼一家人的生存都可能受到威脅,這可來不得半點馬虎!
因此儘管大家對知識充滿了敬意,可出於現實的考慮,依舊有很多的家庭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在家務農。
翼泉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父母是家中的壯勞力。
爺爺有四兄弟,行三,生了翼泉的父親和兩個姑姑。
大爺,二爺的子女要麼中途夭折了,要麼死於邊疆。
四爺爺一生孤寡,沒有娶親。
翼泉的父母生了三女一男,他是這個家族的獨苗。
因為年齡相差巨大,翼泉出生的時候,幾個姐姐都已經許了人家了。
等到他能為家庭出力的時候,姐姐們都已經出嫁了。
自古“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幾個姐姐雖然嫁的都不遠,可農忙的時候誰家都缺勞動力。
別人自己的小家庭也要忙,再說都是強中強收的關鍵期,每個人的體力消耗都非常的大。
等姐姐姐夫們忙完自己地裡的活早已經是精疲力盡了,這時候的他們就算想幫忙,又哪裡還有力氣呢?
都是清苦人家,終年的忙碌不過混了個溫飽而已。
沒有充足的肉食補充,誰的沒辦法長時間的強力勞作。
翼泉的父母兩人要養活7個老人外加一個半大的小子,在農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