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教育制度(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官學制度的話,王潛還是採用了後世的小、初、高的教育制度。
小學主要負責啟蒙以及思想引導,初學則負責一些簡單的雜學知識,高學則是水利、管理等學識。
這套制度,在後世一直被人詬病為刻板的填鴨式教育,認為這種體制之下,所教育出來的學生,都是一群只會刷分的流水線產品,失去了應有的活躍性。
但放在眼下來說,這個制度,無疑又是最為合適的。
如今的大漢,經過王潛的干預,已經開始朝著飛速發展的道路前行,用不了多久,各行各業,都會出現人才短缺等問題。
在這種情況之下,王潛所能做的,也只有透過填鴨式教育,將自己知道的一些技術知識,強行塞進人們的腦海之中,以彌補可能出現的人才短缺等問題。
至於後世人們推崇精英教育,其實也不是不行,而是無法推廣出去。
畢竟,這種精英教育,講究的是引導學生靠自己的思考,去發掘自身的潛能。
就像王潛當初教導劉宏時一樣,老師只是一個引路人而已,至於學生最後能夠學到什麼,全靠學生自身的悟性。
這種教育方式的優點很大,教育出來的學生,成材率極高,未來的成就也有無限可能,當之無愧的精英階層。
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這種精英教育就相當於後世的一對一輔導,普通家庭根本就出不起高昂的輔導費。
而古代的世家大族,所採用的教育方式,正是這種所謂的“精英教育”。
在這種情況之下,讀書之事,自然也就成為了權貴、富人的遊戲,普通人根本就參與不進去。
於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王潛最終還是決定大力推行填鴨式教育。
至於精英教育,也只能透過自己的書院,來慢慢的搞了。
將諸多後續事宜安排妥當之後,王潛也將何休、荀爽、盧植、蔡邕、鄭玄等名士大儒,糾集到了一起,開始編修起了各個學級所需要的教材和書籍。
對於編修教材一事,諸多名士大儒,也是極為上心。
畢竟沒有誰能拒絕這種宣揚學說,名傳天下的大好事。
對於設學天下一事,萬千百姓,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畢竟,此事一成,那他們的孩子,也就有了讀書識字的機會,日後說不定也能出仕做官、光宗耀祖,他們自然欣喜至極。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八月中旬,就在人們全都忙於設學一事的時候,段熲的又一封急報,再一次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羌人的身上。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