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尹勳、劉瑜等人,也先後被提拔任用。

至於黨人被禁錮一事,人們也很是默契的沒有提及。

畢竟大行皇帝剛剛駕崩,緊接著就要廢其生前詔令,難免會被世人傳閒話。

反正黨人如今已經重新抬頭,黨錮早晚也是要解的,也不必急於一時。

眼下,最為關鍵的,還是要議立新君才是。

竇妙抬眼看向群臣,“宗正何在?”

“臣在!”

人群中,一名長著國字臉的男子站了出來,其手中還捧著一卷宗室族譜。

此人姓劉名陶,乃是濟北貞王劉勃的後人,屬漢室宗親。

年輕的時候被舉為孝廉,在劉志登基之初,曾公然上書彈劾梁冀的種種惡行,後來宦官作亂,他又領導了三萬太學生大遊行,將唐衡等人拉下了馬。

後來朝廷財政困難,又有人曾提議改鑄大錢的辦法,遭到了劉陶的駁斥,並指出:“蓋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飢,故食為至急也。”

由此可見,劉陶乃是一位忠正剛直,且頗具大才之人。

竇妙衝著劉陶點了點頭:“卿可查閱一番,大行皇帝近親者幾人、年歲如何?”

“喏!”

劉陶答應一聲,隨即當眾開始細細翻閱起來。

片刻後,劉陶開口說道:“大行皇帝近親者,共有三人。

,!

其一為渤海王劉悝(音同虧),乃先帝同胞之弟,年歲二十九!”

“其二為河間王劉利,乃孝章皇帝曾孫,先帝之堂弟,年歲二十二!”

“其三為解瀆亭侯劉宏,乃孝章皇帝玄孫,先帝之堂侄,年歲十一!”

聽到這三個人名,竇武也不由神色一動。

他猛然想起,前不久盧植給他的一封傳信當中,似乎提到了這個名字。

竇妙卻是開口道:“渤海王劉悝,於先帝在位之時,曾圖謀造反,若不是先帝念及同胞之情,絕不會留其活在世上,故不可繼位!”

聽到這話,眾人也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陳蕃這時也站出身來:“太后,臣舉薦河間王劉利可為新帝!”

“臣等附議!!”

隨著陳蕃話落,一些官員也紛紛開口附和。

在他們看來,二十二歲的劉利,心智已然成熟,且有著治理一國的經驗,定然不會輕易被宦官蠱惑。

由這樣一位成年人來繼位的話,於黨人而言,最是合適的。

聽到眾人舉薦的劉利,竇妙卻是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她雖然被尊為太后,但其實際年齡,也才不過二十而已。

可這劉利的年紀,卻比她還要大上兩歲。

想到一個比自己大兩歲的傢伙,可能要管自己叫母后,竇妙只感覺一陣不自在。

隨後竇妙看向自己的父親,“大將軍,您怎麼看?”

“這個嘛……”

竇武有些遲疑了。

站在黨人的角度上來看,舉薦劉利,無疑是最有利的。

可今時不同往日了。

自己剛剛被拜為了大將軍,自己的女兒也被尊為了皇太后,天下事都到了竇家之手。

倘若劉利繼位,那到時候要不要還政於他?

過去的時候,自己可以全力為黨人謀利,但現在不一樣了。

自己終歸還是頂著一個外戚的身份!

躊躇片刻,竇武隨即躬聲道:

“太后,臣以為,解瀆亭侯劉宏,可繼天子位!”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