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願為馬前卒(第2/3頁)
章節報錯
長驅直入,會是什麼樣子?有時候,我不敢想……我們算計來算計去,其實到頭來算計的是自己。我們自以為很聰明,可實際上呢?最愚蠢的人,就是我們這些人……”
龐統懵了!
他有點聽不太明白曹朋的意思。
曹朋回身坐下,沉聲道:“要想盡快平定這亂世,就要儘快解決那些個***。
這不是你坐擁一城一地便能夠成功。
當今天下大勢,業已分明。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公之於袁紹,名微眾寡,然曹公遂能克紹,此天時人和。今曹公坐擁河之南,攻取河之北,屯兵關中,攫取涼州,一統北方之勢,已無人可以阻止……
曹公奉天子以令不臣,居大義之名,無人可與之爭鋒。
孫權居於江東,三世之澤。有大江天塹,又有賢能為之所用,可徐徐圖之……然,終究偏安一隅,早晚被滅,難以成事。待曹公平定北方,必馬踏荊襄。若曹公得荊襄之地,北據漢水沔水之利,得南海之利;東臨吳會,西通巴蜀,可一舉平定江山。此天下雄主,必成就大業。劉璋張魯,坐擁天府之地,民殷國富,卻不足以守成。我有一策,可令天府之地哀鴻遍野,必早晚歸降。唯一變數,便是那寄居荊州的劉備。此人亦梟雄也,只可惜金麟豈是池中物,未遇風雲難成龍……
我,才謀不若曹公;堅忍不比劉備;恩澤不似孫權。
若強為諸侯,其結果……
我所願者,便是能早日結束這中原大戰,為這天下留一分元氣;我願永駐北疆,為我中原屏障。大丈夫當揚威域外,建立功勳。我實不願繼續消耗九州元氣。”
龐統,目瞪口呆。
這也是曹朋第一次敞開胸懷,將他的理想,告訴外人。
龐統有一些失落,卻又有一些震驚。
不為別的,只為曹朋這一番言語……一直以來,龐統都希望輔佐曹朋建立功業,但究竟是建立怎樣的功業?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聽上去好像很美,但只是一句空洞的言語。
事實上,國人最喜歡的,不正是如此?
一句句空洞的口號,令多少熱血青年為之喪命。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偉人說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真理,才指出了一條明路。
什麼是萬世功業?
如何為天地立心?如何為生民立命?如何為往聖繼絕學?如何為萬世開太平?
龐統此時,似乎有了一些明悟。
曹朋對他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他不是一個雄主的料!
他願意做的,是為這九州大地,存留一分元氣……仔細想來,曹朋出仕後功勞卓絕,可是真正參與征戰,又有多少?他更多的心思,是放在推廣屯田,開設商路,令百姓安居樂業;說他才學過人,可時到今日,他並沒有留下太多經典。
曹朋所做的幾篇文章,不過是展現自己的風骨氣節而已……
而他稱得上經典的幾部著作,勿論是千字文,還是三字經……曹三篇之名固然響亮,可仔細思想,就會發現他所做的文章,都是在如何開啟民智,教育人才上面,而非是為了名留青史,著書立說。
曹朋不願意爭取天下,固然令人失望……
但也就是在這一剎那間,龐統突然有一種莫名的輕鬆感受。
至少,他是個腳踏實地,認真在做事的人,而不是那種滿口道德文章,誇誇其談之輩。
雖不能輔佐一位雄主,但卻可以為生平知己。
人常說,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龐統覺得,他找到了一個可以託付他一生所學的知己。
明明可以篡取天下,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