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想丟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後來,張瑞終於想明白了。
歸根結底,滿清就是沒有把中國當做是自己的國家來經營。
雖然滿人是已經入主了中原,但是他們心裡也沒有底。畢竟想要以少數的滿人來壓住龐大的漢人幾乎不大可能,而且它們的前面可是還有一個蒙元存在,可謂是前車之鑑。
所以,他們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百姓自然是敲骨吸髓的剝削,怎麼可能會去費心費力的建設呢?
事實上,後面的那位老佛爺也是看明白了這點,所以才敢無恥的道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來。
不過,滿清雖然建設國家不行,但是對於百姓的控制卻是把天賦發揮到極點了。
而這控制主要來自於生活經濟上。
當時的普通農民短工(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臨時工)每天的工資大約是十文錢左右。
乾隆二十一年時,河南唐河縣的呂魁元給當地鄭天祿家做長工,工錢為一年兩千五百文,平均一個月賺兩百文錢。乾隆時一兩銀子合一千文銅錢,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農民短工一年只能賺到不到三兩銀子。而給地主拉長工的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相對高一些,大約能賺到四兩銀子。1
擁有土地的普通自耕農(貧農),一年務農收入約二十兩到二十五兩銀子;普通佃農(以租種土地為生的農民),一年務農收入約八到九兩銀子。
但是,一個普通百姓一年的基本開銷最少需要五兩銀子,如果家裡有四口人一年最少也得花費二十兩銀子的意思。
一箇中農家庭擁有的土地相當多一些,他們一年大概能收入三十五兩銀子左右。但是一箇中農家庭每年的最低開銷卻要三十八兩銀子左右。
也就是說,他們辛苦種地一整年到時候還要負債三兩銀子左右,才能過活,根本沒有生產剩餘。
而他們這種情況還要維持在沒有天災人禍的歲月裡,如果發生災荒,很多農民家庭都會破產,賣兒鬻女,吃樹皮,挖觀音土。2
看似簡單的三兩銀子,卻足以讓底下的百姓奔波勞命,為基本的生活操勞致死。自然也就讓他們沒有精力去反抗滿清的統治。
不可否認,滿清在奴化百姓方面確實很有一手,但是它得出來的舉國都只是一些孱弱、自私、冷漠、麻木不仁的奴隸罷了。
如果一個國家的百姓缺乏自尊心,缺乏創造力,那還能如何發展?
所謂衣食飽而知榮辱。
所以想要改變那些被滿清奴化的百姓,就得讓他們吃飽穿暖,有地方住,給他們自由,給他們榮譽。
而這些最基本的,就是得讓他們有錢。讓他們能賺到錢,也能存得到錢。
所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只有用實際行動去讓他們感覺得到,你是真心為他們好,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能住寬敞的房子,能言自由之言論。他們才會真心接納你,擁戴你,維護你。
而實質上,剿匪軍佔領的區域,種田的農民除了農業稅以外,便已經不需要再交其他的稅收了。
至於那些不知名目的苛捐雜稅,剿匪軍也一律不許收。誰要敢亂收,百姓便可到當地的檢察院去舉報。到時候自然會有官員下來處理。
甚至連數千年以來都沒有改變的徭役,張瑞也一併廢除了。如今軍隊輸糧的大都是輔兵,至於民夫,也都是出錢糧聘請而來。
也正是這樣,被剿匪軍所佔領的百姓感到幸福來的就是如此突然,無不擁護著剿匪軍到來。同時,對於剿匪軍所開展的工作更是無條件的支援著。
那些受益的百姓們無不大呼著,這天下必須得由漢王來主。也只有漢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