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眀”為雍正法號。

雍正即位後,對圓明園拓展,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於夏季在此進行“避喧聽政”。

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再次進行區域性增建、改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至此,圓明三園的基本格局大致形成。

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自與剿匪軍簽訂和平協議後,最近一連幾日,乾隆心情不錯,甚至連夜間翻後宮的牌子也頻繁了許多。

而讓乾隆之所以這麼寬心,蓋因前線平定戰亂之事都不斷的有利好的訊息傳來。其中特別是甘肅,捷報不斷。

在清軍東西兩路大軍的壓境之下,甘肅那些原本囂張得不行的回部“反賊”被打得節節敗退,潰不成軍。

雖說清軍在當地的大屠殺也引得那些回部的“亂民”進行殊死抵抗,但是在清庭默許不封刀的刺激下,面對那些殺紅了眼睛的清軍,回部“亂民”的抵抗顯得微不足道,根本起不了風浪。

正如他們殺那些手無寸鐵的漢人百姓一般,清軍對他們的屠殺也是一樣的毫不留情。

在清軍瘋狂的屠殺下,許多回軍逐漸“清醒”了起來,那些沒有勇氣繼續參加“聖戰”的回人紛紛逃離了回軍的隊伍,各自潛逃。

不過,面對清軍拉網式的搜查,那些自以為逃離的軍隊就沒事回兵大多都會清軍搜尋出來繼續殺掉。

清軍的大屠殺之下,使得原本已經快支撐不住的馬應龍的隊伍再次凝聚了起來。只不過,這些再次凝聚起來的回軍雖然對清兵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可依舊沒有逃掉再次戰敗被殺的命運。

一來二去之下,那些原本就只是懷著投機取巧心思去參加“聖戰”的回人再也支援不住了,紛紛再次逃離戰場。從心裡默唸著讓真主保證他們不會被清軍給找到。

與乾隆的心情完全不同的馬應龍,此刻卻是煩惱不安得緊。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歷經數月,隊伍由幾千壯大到十餘萬人,佔據了大大小小數十座城池的回軍居然可以敗得如此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