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人心(第3/4頁)
章節報錯
的步軍營裝備了大量火器和大炮,要滅後金就一定要動用步軍營的軍隊,但是陳瑞文在需要步軍營的情況下卻決不能把主攻盛京的舞臺讓給京營。盛京是後金國都,破其城、俘其王是滅金第一大功,西南系絕不會把大舞臺留給京營,要不然他們就成白打工的了,在薊遼幾十年的苦白吃了、血白流了。所以需要分化京營的力量,恰好或者說計劃好把北線讓給京營的發揮,這給了賈璉機會,這個機會是由上皇和陳瑞文出於自身利益而創造出來的。
第二是京營系統是不支援高階將領獨立指揮一條戰線的,曾經是上皇不會讓,何會是陛下不會讓,那麼就沒有其他人具備這個資格,在嘉祥年間的多次清洗下。這個事實是兩位皇帝造成的,也就是說需要一個資歷夠高的門外漢來指揮步軍營,要不然僅靠陛下的支援弄一個年輕的來是不可能指揮的動內部關係複雜的步軍營,到了戰場的緊要關頭,這是有可能要人命的。
於是賈璉在看到機會後將目標放在門外漢身上。他讓牛俞二人推虞昭文,就是因為虞的特殊性,陛下看到這樣一個人選一定會心喜,而對於這個人選所帶來的缺陷、代價保持極高的容忍度,只要這個人選帶來的收益超過他帶來的代價。虞帶領步軍營立功,一是可以為陛下更快掌控京營,二是在西南系內部扶起一個小山頭,正好可以制衡陳家。
正如賈璉預料的那樣,陛下對於這個人選是滿意的,所以當俞鶴倫提出一個彌補虞自身缺陷的可能的時候,陛下的神色任誰都看得出來風向。於是石秉昆搶在所有人面前、以他的高資歷、特殊地位,提出了兩個勳貴們很難反對的人選。即使是陛下的人,石秉昆也在話裡給他們找了不能開口的理由,金菊花是陛下賞的,請問不合適的地方在哪?
最終事情的發展到了這一步,推倒重來是不可能的,大戰一觸即發,通州倉已經開始轉運糧食前往遼東了,再走回頭路,對於陛下而言,是威信大損,而再找別的門外漢,可能還不如虞昭文呢。
滿殿的沉默告訴陸慶祥,賈璉又贏了。
以正合,以奇勝。
石老爺子說賈璉的軍略獨佔鰲頭從不是虛言,賈璉勝就勝在攜大勢而來,不勝也是勝。
叫他們心有不甘也得磕頭認輸。
這正是他作為一個長輩願意聽後輩話的原因,因為他的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可能還比不過賈璉的靈機一動。
,!
在政事堂內各人的心思翻湧之時,隆興帝打破沉默,問向階下的虞昭文,“虞愛卿,諸將都推你為北線主將,你覺得你能否勝任?”
虞昭文早已在一旁等候多時,心中燃著一團火,就等這一刻。聽得陛下問詢,他一個箭步跨出列,撩起衣襬,“撲通”一聲跪地,昂首挺胸,高聲答道:“老臣必不辱使命,以報皇恩!”聲音高亢激昂,洪鐘鳴響,在殿內久久迴盪。
武將堆後頭的幾位,只能瞧見跪地之人一頭如雪的白髮,還有那微微佝僂的背影。
“既如此,就依諸卿所奏,任命虞愛卿為北線主將,賈璉、蕭愈為副將輔佐。另,賈璉與蕭愈二人兩年來在外為國謀公,勤勉盡責,升賈璉為軍機司正四品九邊參議,蕭愈為越騎院從四品遼東監牧馬使。”隆興帝的聲音沉穩有力。
“遵旨。”眾臣躬身領旨,聲音參差不齊,卻都透著幾分恭敬與無奈。
禮畢,隆興帝環視一圈,朗聲道:“今日事已畢,若無其它事,散朝。”說罷,起身,龍袍一揮,大步向後殿走去。
眾臣恭送隆興帝離開後,文臣們一動不動,李嵇神色淡漠,目光悠悠地看向勳貴武臣們。
率先打破僵局的是樞密副使陸慶祥,他拱手向身邊同僚示意,而後轉身,大步流星地朝殿外走去。身後眾人自覺讓出一條通道,緊跟其後的是武備司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