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長於薊遼,當年領軍征討雲貴時,因不熟悉當地兵情、地理風情,才有了敗績。且為將之人,誰敢說自己用兵從未有過敗績?望陛下與諸公明鑑!”

蘭豫安毫不退縮,繼續反對道:“陛下,牛大人此言有失偏頗。當年虞老將軍不識下兵,難道今天就識下兵了嗎?虞老將軍已離開薊遼十餘年,對於五千薊遼軍都未必能說得上掌握,更何況是作為北線主力的一萬步軍營!請陛下三思!”

隆興帝聽著二人的爭論,陷入了沉思。片刻後,他又問群臣有何意見。

俞鶴倫聽了陛下的話,心中暗自嘆了口氣,走出人群,向隆興帝承奏道:“陛下,北線之要在於守,而中央軍團在於攻,所以陳總督才會計劃讓一萬步軍營充任主力,企圖據河而守。

牛大人講虞將軍為將,在於其經驗豐富,資歷能夠服眾,使軍心向一;蘭侍郎認為虞將軍戰績平平,不能有保。

不如各取二人長短,安排北線戰事。”

隆興帝聽後,眼前一亮,忙問道:“閣老有何高見?”

俞鶴倫微微欠身,說道:“以虞將軍為主將,求穩妥,再選二三得力干將輔佐之。”

隆興帝追問道:“你可有具體人選?”

俞鶴倫卻推辭道:“臣下不識京營、薊遼將領深淺,不敢妄言。”

就在隆興帝還沒反應過來時,同夏崇一樣賜座於階下、今日本只是列席的石秉昆卻突然站起身來,向陛下建議道:“陛下,俞大人所言在理,老臣有一二想法,望陛下準老臣在殿內講明。”

隆興帝略作遲疑,看到牛繼宗、俞鶴倫、戚建輝等人對於石秉昆的出列倍感意外,便準其發言:“老公爺請講,今日本就是諸臣朝議,要的正是各抒己見,您德高望重,有所建言才是好事。不知石閣老有何建議?”

石秉昆神色沉穩,沉聲說道:“臣下認為京營、薊遼各有一位合適人選可輔佐虞將軍。”

隆興帝好奇地問道:“哦,是誰?”

石秉昆一字一頓地說道:“賈璉、蕭愈!”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文臣們頓時炸開了鍋,有的面露震驚之色,有的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牛繼宗、俞鶴倫、柳芳、戚建輝都把頭轉向石秉昆,眼中、面上的震驚之色完全不加掩飾。

,!

“賈璉這個王八蛋,我遲早要和這個傢伙算算賬!”

高坐御座之上的隆興帝也有些沒有反應過來,許久後,才悠悠地說了一句:“老大人此話是不是太過輕率了些,賈璉和蕭愈都太過年輕了些,如何能頭一次大戰就為將統兵呢?”

石秉昆不慌不忙,緩緩將理由道來:“陛下,賈璉、蕭愈都是元年就充作陛下親衛,早年宮中演武,二人均有將才。其中賈璉在軍略一道是宮中年輕一代魁首,蕭愈在騎射、步戰多科中僅遜陳總督之子陳維尹一籌,都是國朝未來的將才。

當年演武,陛下還有金菊花賞下,可見陛下也是看重他們的,如今正是國朝用人之際,不如讓二人在虞將軍處既是輔佐,也是磨鍊。

將來才能為陛下所選用!

且賈璉在京營中任職已久,又在外派遼東一年多,對兩方都十分熟悉;而蕭愈本就薊遼長大,家學淵源,由他聯絡五千薊遼軍,完全不是問題!”

石秉昆一語說完,隆興帝陷入了久久的沉默,殿內眾人也都屏氣斂息,靜靜地等待著陛下的意見。

最後,隆興帝問向首輔李嵇:“李卿,你怎麼看,石老大人的話可否採納?”

李嵇低頭拱手,恭敬地說道:“陛下,微臣不通軍略,不如石老公爺在用兵上有見解,不敢置喙。陛下不如問問諸位武臣,看看他們有何意見?”

李嵇的推辭讓文臣內部議論紛紛。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