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恩裡克,1998年上任的,上任後他問選民們,我們波哥大這個城市屬於誰?
選民們說這個城市屬於人民。
恩裡克說,我看這個城市不屬於人民。
大家問為什麼。
他說因為20%的人在控制著80%的道路面積,所以,我要把這80%的道路面積還給那80%的人,這個城市才真正屬於人民。
他就真這樣做了,把公共交通線做得寬寬的,做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統,公交車在高峰時間甚至可以兩輛三輛並聯發車,像火車似的,而且換乘站做得很好。從1998年到2000年,兩年多時間沒花多少錢,就把城市交通的問題解決了。大家都不開車了,都去坐公交車了。政府還鼓勵人們騎腳踏車,鼓勵步行,設立了無車日,讓大家在街道上,在草坪上約會,享受自己的城市。人們開始熱愛這個城市了。
這個故事讓我特別感動,誰說價值觀沒有用?你看,城市是屬於人民的——就是憑著這樣的價值觀,就以如此低的成本解決了世界上許多城市都難以解決的交通難題,而我們呢?
紐約市規劃局的一位專家對我說,都像波哥大這樣做,地鐵恐怕都沒有必要修了。地鐵多花錢啊。現在世界銀行到處推廣波哥大的經驗,說它是世界領先,我想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為什麼是世界領先的?並不是說它的GDP如何如何,而是指它的價值觀——城市是屬於人民的——是領先的。
北京市去年從前門往南開通了國內首條大容量快速公交路線,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我們還不清楚北京的城市交通今後是否以這種模式為主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城市是什麼樣的交通方式都要發展。
這犯了一個什麼錯誤呢?一種交通政策只對應一種城市形態,你要用小汽車作為主要交通政策,你的城市就應該是美國西部城市洛杉磯那種,整個城市以超低密度,像撒哈拉沙漠般蔓延。中國玩得起麼?不行啊。在美國開車,加滿一箱油,50升,二十多美金,在北京開車,加滿一箱油,兩百人民幣出點頭,可見汽油是差不多的價格。美國的油價居然比自來水還便宜,美國沒有汽油、石油,日子就沒法過。美國所有的外交政策都是以能源為核心,他們老說“###”,因為怕中國去搶他們的能源市場。
我們中國十三億人,要是真走美國的那種發展模式,是要出大問題的。你看前不久刮幾場颱風,我們就那麼脆弱了,就鬧油荒了。所以,我們應該明白,不能既搞大容量快速公交,又搞小汽車,又搞地鐵,不應該什麼都搞。你的城市形態是紐約的那種,就不能拿洛杉磯的交通政策來解決問題。
而北京恰恰是拿洛杉磯的方法來解決紐約的問題,所以二環和三環就變成了停車場。在高速路的兩邊是不能有那麼多房子的,擺滿了房子,這高速路能不是個停車場麼?我覺得北京在交通政策的設計上,就是沒把這點想清楚,現在是把所有的交通政策都用在一個城市上,肯定要出大問題。
當然,限制小汽車的使用,並不意味著大家都不買車了,而是你不要以開小汽車作為上下班通勤的方式,到了節假日,你可以開車出去玩呀。所以,沒必要擔心這樣做會把汽車產業搞垮。
解決一個城市的交通問題,交通政策是決定性的,可是一些官員和專家,總是認為交通工程才是關鍵所在,他們認同一個觀點:北京為什麼堵車?就因為道路面積的增長遠遠趕不上機動車的增長。
我想,哪個國家、哪個城市的道路面積能趕得上機動車的增長啊?要都趕上的話,這城市早就被拆光了。恐怕,被拆光了還是趕不上。
按照他們的觀點,洛杉磯就是北京的理想模式,因為洛杉磯三分之二的城市土地是給交通用的,但這符合中國的國情嗎?符合中央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