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危機化解(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三十六章 危機化解
面對荊州內部的重重危機與外部的巨大壓力,林小羽深知,若不能迅速且妥善地應對,荊州數年來的心血與成果都將化為泡影。他決定先從內部入手,快刀斬亂麻,清除隱患,再全力應對外部的挑戰。
林小羽在諸葛亮等謀士的協助下,迅速制定了一系列針對官場腐敗與軍隊紀律問題的整治方案。首先,針對結黨營私的官員,林小羽成立了專門的審查法庭,公開審理涉案官員。他親自坐鎮,以示公正與決心。在鐵證如山面前,那些妄圖狡辯的官員紛紛認罪。林小羽依照律法,對罪大惡極者處以極刑,家產充公;對情節較輕者,削職為民,永不錄用。這一舉措極大地震懾了荊州官場,原本囂張的腐敗之風得到了有效遏制。
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林小羽對官員選拔與考核制度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他增加了官員財產公示環節,要求官員定期申報家庭財產來源,接受民眾監督。同時,在考核中更加註重官員的品德與廉潔情況,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進行調查處理。
在軍隊方面,林小羽深入軍營,與士兵們同甘共苦。他親自監督士兵的訓練,制定了嚴格的訓練計劃與獎懲制度。對於訓練刻苦、表現優秀計程車兵,給予豐厚的獎勵,包括晉升機會、獎金、榮譽稱號等;而對於那些依舊懈怠、違反紀律計程車兵,加重處罰,毫不留情。林小羽還下令提高士兵的軍餉待遇,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確保士兵們能夠安心服役。
“將士們,你們是荊州的脊樑,只有你們強大,荊州才能強大。我林小羽與你們同在,一起守護荊州!”林小羽在軍營中鼓舞士氣的話語,讓士兵們深受感動,訓練熱情重新高漲起來。
在解決貧富差距問題上,林小羽採取了一系列經濟調控措施。他鼓勵商業競爭,但嚴厲打擊壟斷行為,透過立法限制大商人對市場的過度控制。對於放高利貸者,規定了合理的利率上限,對違規者進行重罰。同時,林小羽大力扶持中小商業者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低息貸款、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援,促進商業的多元化發展。
在農業方面,林小羽繼續加大對農民的扶持力度。他推廣新的農業技術,如改良農具、引進高產作物品種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設立農業合作社,組織農民互幫互助,共同應對自然災害與市場風險。此外,林小羽還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讓農民能夠從土地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荊州內部的危機逐漸得到緩解。官場清正廉潔之風漸起,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恢復如初,民間的社會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百姓對官府的信任重新建立起來。
然而,外部的壓力依然嚴峻。東吳孫權在邊境的軍事演習愈發頻繁,大有隨時入侵荊州之勢。林小羽深知,與東吳的戰爭一旦爆發,無論勝負,都將對荊州造成巨大的損失。於是,他決定再次嘗試外交途徑,化解危機。
林小羽派遣諸葛亮為使,前往東吳。諸葛亮帶著林小羽的誠意與和平方案,乘船東下,抵達東吳。孫權在議事廳接見了他。
諸葛亮恭敬地行禮後,說道:“吳王,荊州與東吳本是唇齒相依,多年來雖有摩擦,但共同的敵人乃是曹操。如今曹操虎視眈眈,若荊州與東吳兵戎相見,只會讓曹操坐收漁利。荊州主林小羽願與吳王摒棄前嫌,重新締結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平分天下。”
孫權聽後,心中微微一動,但仍有所疑慮:“諸葛先生,荊州如今勢力強大,我東吳如何能信得過?”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吳王,荊州雖有發展,但絕無稱霸之心。林將軍一直以復興漢室為己任,若能與東吳攜手,復興漢室之後,天下可二分,吳、荊各守一方,互不侵犯。且如今曹操在北方蠢蠢欲動,若我等內鬥,曹操必將趁機南下,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