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寧州是一座戰略要地,一旦拿下,起義軍便能在甘肅地區站穩腳跟,進而向周邊地區拓展勢力。

城中的明軍守將早已嚇得面如土色,急忙向周邊官軍發出求救訊號。

明副總兵艾萬年、劉成功、柳國鎮、遊擊王錫命接到救援命令後,不敢有絲毫耽擱。

他們迅速集結了三千士兵,向著寧州進發。

一路上,烈日高懸,士兵們頂著酷熱的陽光,腳步匆匆,揚起的塵土在他們身後久久不散。

士兵們個個面色凝重,他們深知此次任務艱鉅,此去救援,極有可能是一場九死一生的惡戰。

終於,雙方在寧州襄樂鎮遭遇。

一時間,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閃爍。官軍憑藉手中的長槍、大刀和精良的鎧甲,試圖抵擋起義軍的進攻。

然而,起義軍士氣高昂,他們喊著口號,如猛虎下山般勇猛無畏。

李自成站在高處,揮動著手中的令旗,指揮著起義軍的進攻節奏。

他的眼神堅定,不斷鼓舞著士兵們計程車氣:“兄弟們,為了咱們的好日子,衝啊!”

官軍在起義軍的猛烈攻擊下,逐漸陷入了困境。

他們的防線開始出現鬆動,士兵們的腳步也變得慌亂起來。

艾萬年、柳國鎮等將領見狀,心急如焚,他們親自揮舞著武器,衝在最前面,試圖穩住陣腳。但起義軍的攻勢如排山倒海般,官軍的抵抗顯得越來越無力。

無奈之下,官軍被迫開始撤退。撤退的官軍腳步慌亂,隊形也變得混亂不堪。

他們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心中充滿了恐懼。

此時,他們只想著儘快逃離這個危險之地,回到安全的後方。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更大的危險正在前方等待著他們。

當官軍行至巴家寨時,四周突然響起了一陣尖銳的號角聲。

緊接著,起義軍的伏兵如潮水般從山林中湧出,將官軍包圍得嚴嚴實實。

原來,李自成早已料到官軍會從此處撤退,提前在此設下了埋伏。

這些伏兵隱藏在茂密的山林之中,靜靜地等待著官軍的到來。他們猶如一群飢餓的狼,等待著獵物的出現。

艾萬年、柳國鎮面對突如其來的伏兵,並沒有退縮。

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武器,試圖殺出一條血路。艾萬年身先士卒,他的大刀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每一次揮舞都能帶起一片血花。

柳國鎮則緊緊跟隨在他身邊,兩人相互配合,與起義軍展開了殊死搏鬥。然而,起義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他們的抵抗顯得越來越無力。

最終,艾萬年、柳國鎮均被起義軍擊斃。艾萬年在倒下的那一刻,眼中還帶著不甘和憤怒。

柳國鎮也壯烈犧牲,他的屍體倒在血泊之中,手中還緊緊握著那把染滿鮮血的長槍。

部卒們見主將已死,頓時軍心大亂,被起義軍如砍瓜切菜般殲滅了一千多人。

劉成功、王錫命身負重傷,他們在士兵們的掩護下,領著殘兵敗卒奮力突圍。

劉成功的手臂被起義軍的大刀砍傷,鮮血直流,但他咬緊牙關,強忍著疼痛,揮舞著手中的武器,為士兵們殺出一條血路。

王錫命的腹部也中了一槍,他用手捂住傷口,鮮血從指縫間不斷湧出。

但他依然頑強地戰鬥著,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活下去,突出重圍。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拼殺後,他們終於殺出了一條血路,狼狽地逃走了。

這場戰鬥的訊息,很快傳到了洪承疇的耳中。

他聽聞艾萬年、柳國鎮戰死,官軍損失慘重,心中猶如被重錘擊中。他坐在營帳內,沉默良久,臉上的表情異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