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雄魂(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明末那風雲激盪、動盪不安的歷史舞臺上,高迎祥宛如一顆耀眼的星辰,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無畏的抗爭精神,成為農民戰爭前期一位聲名卓著的領袖人物。
彼時的明朝,在腐朽統治、苛捐雜稅以及天災人禍的多重打擊下,已然千瘡百孔,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高迎祥挺身而出,振臂一呼,無數飽受苦難的民眾紛紛響應,匯聚在他的旗幟之下,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
他領導的起義軍,宛如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長期轉戰於陝西、寧夏、甘肅、山西、河南、南直隸等地。
所到之處,如秋風掃落葉般,打破了明朝腐朽統治的沉悶格局,有力地打亂了明王朝的統治秩序。
在陝西,他們開倉放糧,將官倉中囤積的糧食分發給飢寒交迫的百姓,百姓們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對高迎祥感恩戴德;
在山西,他們懲治貪官汙吏,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的官員,在起義軍的打擊下,瑟瑟發抖,百姓們則拍手稱快。
由於高迎祥的領導才能和軍事智慧,他所率領的起義軍實力最強,隊伍紀律嚴明,作戰勇猛。
他們的裝備雖然比不上官軍的精良,但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鬥志,一次次擊敗官軍的圍剿。
許多力量較小的起義軍,看到高迎祥部的強大實力和正義之舉,都紛紛前來尋求合作。
這些小股起義軍,有的只有幾百人,有的則上千人,他們在高迎祥的統一指揮下,協同作戰,形成了一股更為強大的力量。
在一次次戰鬥中,他們相互配合,共同對抗官軍,使得明朝政府疲於應對。
高迎祥的威名,如雷貫耳,令明朝統治者聞風喪膽。
他被朝廷視為眼中釘,一定要除掉他才安心。
明朝兵科都給事中常自裕,這位在朝廷中負責監察軍事事務的官員,深感高迎祥起義軍對明朝統治的巨大威脅。
他經過深思熟慮,向朝廷獻計說:“起義軍首領有九十人,闖王最為強大,他的部下有很多投降過來計程車兵,武器裝備精良整齊,軍隊佇列井然有序,不是其他小股盜賊能比的。
應該集合天下的力量,用重金懸賞,一定要得到他的首級。只要抓到闖王,其餘的起義軍就不難平定了。”
崇禎八年,盧象升,這位明朝的重要將領,在給朝廷的奏疏中也特別指出:“闖王又是最為強大的,誰能抵擋?河南、湖廣地區必將陷入大亂。”
他深知高迎祥的實力和影響力,擔心高迎祥的起義軍在河南、湖廣等地進一步發展壯大,將會給明朝帶來更大的危機。
於是,一場以圍殲高迎祥部為主要目標的反革命軍事行動開始了。
明朝政府調集了大量的兵力,企圖一舉消滅高迎祥的起義軍。他們深知高迎祥的厲害,不敢有絲毫懈怠,制定了周密的圍剿計劃。
九年五月,陽光熾熱地烘烤著大地,盧象升部官軍齊集於豫西洛陽一帶。
洛陽,這座中原重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連線陝西和中原的關鍵節點。
盧象升深知,只要堵住這裡,就能切斷農民軍由陝西折回中原的路,將高迎祥的起義軍困在陝西境內,為圍剿創造有利條件。
盧象升站在洛陽城的城牆上,望著遠方,眼神中透露出冷峻的殺意。他身著厚重的鎧甲,手持長槍,威風凜凜。
他的身旁,是一群同樣身著鎧甲的將領,他們表情嚴肅,等待著盧象升的命令。“弟兄們,此次任務艱鉅,我們必須要堵住農民軍的退路,絕不能讓他們逃脫!”
盧象升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在城牆上回蕩。士兵們齊聲高呼,士氣高漲,他們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也對盧象升充滿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