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這座古老而雄偉的關隘,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連線晉、冀、豫三省的咽喉要道。

關城高聳,城牆厚實,周圍群山環繞,黃河奔騰而過。

如果洪承疇能夠駐紮在此,便能對三省的軍事力量進行統一排程,對起義軍形成強大的威懾。一旦起義軍有任何動向,都能迅速做出反應。

然而,崇禎皇帝朱由檢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疑慮。

他深知洪承疇的能力和威望,擔心一旦賦予他過大的權力,會導致尾大不掉的局面,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在他的心中,權力的平衡至關重要,不能輕易打破。

他緩緩開口說道:“洪承疇雖有才能,但權力過大恐生變故,此事再議。”大臣們聽後,雖有異議,但也不敢違抗聖意。

洪承疇,這位在官場和戰場上都頗有建樹的將領,此時正站在陝西的營帳外,望著遠方的天空,心中思緒萬千。

他身形高大挺拔,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堅毅和智慧。

他早已聽聞了兵部的提議和皇帝的態度,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他明白,只有統一指揮,才能更好地應對起義軍,但皇帝的猜忌讓他的計劃無法實施。

他在營帳中來回踱步,思考著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應對起義軍的威脅。他深知,局勢嚴峻,容不得絲毫懈怠。

山西巡撫宋統殷得知此事後,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他一直擔心自己的權力會被削弱,如今皇帝的決定讓他暫時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他在巡撫衙門內來回踱步,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

然而,他也清楚,起義軍的威脅依然存在,自己不能掉以輕心。

他召集手下的官員,商討加強山西防禦的措施,雖然心中有些僥倖,但也不敢完全放鬆警惕。

河南巡撫元默則是一臉的無奈和失望。他深知河南的局勢嚴峻,急需一位強有力的統帥來統一指揮。

他多次向朝廷上書,請求加強對河南的軍事支援,但都收效甚微。

如今,他只能繼續依靠自己有限的力量,與起義軍周旋。

他在巡撫府中唉聲嘆氣,看著堆積如山的軍情文書,感到無比的壓力。

他深知,河南的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自己卻無力改變這一切。

曹文詔,這位勇猛善戰的將領,在得知兵部的提議後,心中充滿了期待。

他渴望能夠在洪承疇的統一指揮下,大展拳腳,徹底消滅起義軍。他在軍營中刻苦訓練士兵,不斷提高他們的戰鬥力。

他親自示範槍法,教導士兵們如何在戰場上靈活應對。他相信,只要能夠統一指揮,官軍一定能夠扭轉戰局。

他對士兵們說:“如果洪總督能來指揮,我們定能將賊寇一網打盡,還百姓太平。”士兵們聽後,士氣大振。

鄧玘和張應昌也對兵部的提議表示贊同。他們在戰場上與起義軍多次交鋒,深知統一指揮的重要性。

他們積極配合曹文詔的訓練工作,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做好準備。

鄧玘組織士兵進行夜戰訓練,張應昌則負責加強軍隊的後勤保障。他們都明白,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起義軍。

起義軍的首領們得知朝廷的這一爭論後,心中暗自高興。

他們深知,官軍內部的矛盾和分歧正是他們發展壯大的機會。他們在營帳中召開會議,商議著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官軍內部不和,正是我們發展的好時機。我們要繼續發揮流動作戰的優勢,不斷打擊他們的薄弱環節。”

一位年輕的起義軍將領興奮地說道。他的臉上洋溢著自信,手中比劃著作戰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