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有動盪,他們也有其他行業作為互補,最多有所損失,想要傷筋動骨都難,得遇到特別大的事件。

哪怕犯了錯誤,他們也有太多的時間和資本修正,或者從其他地方找補。

這種企業,它就很難徹底倒掉。

最多有所衰敗。

萬一過個十幾二十年,遇到個有能力的掌舵人,或者說碰到個風口,又能重新恢復,甚至更上一層樓都有可能。

要是換成小企業,老早倒閉了。

創始人估計都跳樓投胎十幾年了。

這種情況下,處於高位的那些個企業,就始終佔據著生態位,無人能夠取而代之,而世家們,其實也是差不多。

小世家小豪門,說倒就倒。

平均下來能超過百年的都少。

或者說能興盛百年的都少。

而大世家,特別是十大世家,則基本屹立不倒,最多原本排第九的,排到第七,排到第五,且其中排名第一的劉家,更是從來就沒有掉過第一的位置。

這種情況對於大世家而言當然是好事,但是對於帝國而言,就不是什麼好事了,流水不腐,帝國政府還是更希望那些世家能夠跟孫猴子所說的那樣,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沒事換一換。

當年開拓時代需要那些世家或內部抱團,或彼此抱團,集中力量辦大事。

共同開發新尋找到的宜居星球。

但如今再開拓,早就沒有過去那麼困難,說想卸磨殺驢有點難聽,可佔據太多生態位的世家確實讓整個帝國的發展都陷入了停滯,從當初率先充當星際開拓者的英雄,變成阻礙發展的毒瘤。

因此帝國政府此時在和談當中提出這些要求,可以說相當正常。但是世家顯然也不可能就此妥協,畢竟他們能夠屹立不倒的核心原因,就是在於抱團。

在於能夠集中全家族的力量。

古代很多家族為什麼要將八九成的資產全部都交給長子或者繼承,剩下的那些孩子則只能稍微分點零碎,餓不死就行,家裡更薄的甚至就沒什麼東西?

就是體量大,才能夠抗風險。

才能更有利於家族傳承。

打個比方,如果某個家族總共有一千畝地,家裡有十個孩子,其中長子得九百一十畝地,剩下九個孩子,一人得十畝。哪怕遇到點風險,剩下九個孩子的十畝地都迫不得已賣了,從原來的自耕農變成僱農,那長子那邊的階級是不會有什麼太大變化的,還是個小地主。

如果平分,一人一百畝,雖然每個人都是富農,但抗風險能力也會降低。

要是還沒能力掙下更大家業。

再往下傳兩代,到重孫子輩一人估計也就兩三畝地,稍微遇到點風險,風不調雨不順的就得賣土地,變成僱農。

到那時候,是整個家族基本全都得變成只有幾畝地的普通自耕農,或者僱農。整個家族的階級都會下滑,而想要再翻身,難上加難,連培養下一代都沒能力,不對,是養活下一代都很困難。

又談何重新翻身,晉升呢?

有一千畝土地的小地主如此,有幾百萬畝土地,以及無數資產的大家族同樣如此。再龐大的資產也經不住一代一代的平分,而且資產平分後,分到資產的想要再聯合並調動所有資產,去做某件事就很困難,甚至於基本沒可能了。

畢竟誰還能沒點私心。

以前資產統一族裡管,他們每年拿分紅,拿工資,那是沒辦法,可一旦資產所有權因此徹底到他們手裡,名下。

誰還願意再交出來?

推恩令可謂是永遠不過時。

當然,推恩令的前提是你得先有能力鎮壓,不然人家不執行那也沒辦法。

在雙方和談期間,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