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水睜隻眼閉隻眼的放縱下,不少文官開始偷偷聯絡起參與奪嫡的那六個藩王,有的真心實意想要幫忙博從龍之功,有的就是單純想參與進去挑撥。

武將勳貴也沒閒著,他們主要是幫親不幫理,幫彼此有姻親關係的親王。

反正整個中樞八成以上的人。

基本都有參與其中。

於是乎,以六個地方藩王為核心的新一任儲君競爭大賽,便在先太子朱銓薨逝後的第十八天,正式拉開了序幕。

而丁水則是正好趁大家注意力都在這件事,以及那六個王爺身上的時候。

抓緊時間梳理和調整垃圾政策。

比如戶籍永固。

軍戶永遠是軍戶,兒子是軍戶,孫子也是軍戶,匠籍永遠是匠籍,醫籍永遠是醫籍,想要改變難於登天。唯一相對自由些的是民籍,因為民籍可以透過科舉當官,也可以轉向其他各種戶籍。

但是想再轉回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也不管有沒有天賦,反正父親是幹這行的,兒子還得繼續幹,換行極難。

稍微有些遠見的皇帝基本上都在努力打破階級固化,天武帝倒好,嫌階級固化速度還不夠快,人為加快進度。也就是他殺官夠多夠快,才弱化了這點。

本朝階級固化之所以沒那麼迅速。

全靠他殺的多,殺的快!

勉強能彌補下政策上的缺點。

又比如,用國家財政供養皇族,不管傳承了多少代,只要血脈上依舊算皇族,最起碼能有一個爵位和一份俸祿。

妥妥中後期拖垮國家財政的大招。

各種有問題的政策太多了。

但丁水也沒一步登天,還是基於現實情況考慮,只是適當的做了些符合如今時代的改變。比如說廢除賤籍,允許百姓自由改行,皇族恩澤襲爵只能傳承五代,五代之後全部轉變成平民,同時還得透過考核,才能夠順利傳承爵位。

又比如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

攤丁入畝,火耗歸公……

在封建農業時代,雍正的很多決策已經算相當不錯,甚至於頂級手段了。

丁水加以借鑑也很正常。

當然了,為了不影響競爭太子的程序,丁水只是將這些規劃寫了下來,而具體執行的話,得等太子選出來再說。

到時讓太子執行還是自己執行。

目前還沒想好。

……

與此同時,那些文官的陰謀確實有所得逞,幾個王爺表面和諧,私下卻斗的相當厲害,但好在他們也清楚這時候自己要是動手害死某一個,絕對沒什麼好處,恐怕只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讓其他沒動手也沒死的王爺獲利。

所以私下鬥歸鬥,終究有底線。

不敢真害了某個兄弟的命。

故而小半個月後,反倒是參與謀劃的那些個文官有些坐不住了,在考慮要不要更進一步,既然那些王爺膽小不敢親自動手殺,那就由他們代殺便是了。

栽贓嫁禍的手段他們不要太熟練。

此外就是,策劃參與刺殺太子的部分地方勢力以及白蓮教眾也坐不住了。

因為他們即將徹底暴露。

先太子巡視天下的時候,順帶著連抓帶打,處理了不少土豪劣紳以及地方上的官員,而他的手段比他父皇仁慈許多。天武帝直接斬草除根,他則是抄家流放,或者僅僅抄家削去職位,俗話說的好,斷人錢路如同殺人父母,他要是像他爹天武帝那樣斬草除根倒也罷了。

死光了自然也就沒人會復仇。

可他沒有斬草除根,有些人可能勉強認命,甚至於覺得慶幸,而有些人卻只會心懷恨意,想要玉石俱焚去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