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林曉和支書王一博正圍坐在村頭那棵古老的大槐樹下,熱烈地商討著家鄉未來的發展大計。然而,隨著討論的深入,他們逐漸意識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村裡嚴重缺乏勞動力。

放眼望去,村莊裡除了那些帶著孩子、操持家務的婦女們,剩下的便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以及體弱多病或身有殘疾的村民。平日裡,整個村子顯得格外冷清寂靜,唯有到了過年的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們紛紛歸來,村子裡才會短暫地恢復一些熱鬧與生氣。

林曉不禁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這樣下去可不行啊!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咱們怎麼能推動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呢?”王一博深吸一口氣,沉重地點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這確實是個亟待解決的難題。而且這些婦女們大多要照顧家庭,也難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來。”

兩人陷入了沉思之中,絞盡腦汁地思考著應對之策……

他們首先想到遠在萬里之外非洲大陸的田貴。心想,當他聽到自己那對可愛的雙胞胎兒子——田大壯和他的兄弟有了重返校園學習知識、追逐夢想的寶貴機會時,內心會湧起一股深深的感激之情。這個訊息猶如一道溫暖的陽光穿透了他那顆因遠離家鄉而時常感到孤獨的心。

與此同時,家中的妻子在殷切地盼望著丈夫能夠歸來共度新春佳節。田貴準會回來。

然而當妻子滿心歡喜地給田貴打去電話,溫柔地說道:“親愛的,孩子們都有好訊息啦,你快回來吧,咱們一家人團團圓圓過個熱鬧年!”沒想道,田貴卻沉默了片刻後緩緩回答道:“媳婦啊,不是我不想回去,實在是這回國的路費太昂貴了呀!再說了,咱這邊非洲可不興過年呢……”他的聲音裡透著無奈與苦澀。儘管心中對家人充滿了思念,但比起現實的困難,田貴還是打消了回家過年的念頭。

林曉目光堅定地望著村支書王一鳴,語氣誠懇而急切地說道:“王書記啊,咱們再想辦法把那幾個在海城這種一線大城市裡打工的壯年男人們都給聯絡上!您看馬上就要過春節了,這可是個絕佳的機會呀。”

王一鳴微微皺起眉頭,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回應道:“嗯,林總說得有道理,不過具體該怎麼做呢?”

林曉深吸一口氣,接著說:“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特別吸引人的優惠政策,比如稅收減免、創業補貼等等,只要能讓他們看到在家鄉發展也有著廣闊的前景和實實在在的好處,我相信不少人都會願意留下來的。而且這些青壯年正是咱村裡建設的中堅力量,如果能留住他們,對村子未來的發展肯定大有裨益!”

然而,據那位已經卸任的老村幹部所言,在此前,他們曾經嘗試與村裡的一部分年輕人進行過面談,希望能夠說服這些青年留在村莊發展,共同建設家鄉。可惜的是,所有被約談的青年人無一例外地都回絕了這個提議。他們似乎對這片生養自己的土地缺乏留戀之情,一心只想離開村子,去往城市謀求更好的生活和發展機會。這種情況讓老村幹部們感到既無奈又痛心,畢竟村莊的未來需要年輕一代來支撐,如果大家都選擇遠走高飛,那麼村子的前景著實令人擔憂啊!

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這句話不僅揭示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同時也道出了許多男人毅然決然地選擇背井離鄉、踏上征程的緣由之一。

在家鄉這片熟悉的土地上,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往往已經固化,各種關係網錯綜複雜。一個土生土長的男人想要在這裡嶄露頭角、獲得認可並非易事。而當他們來到陌生的地方時,就如同那外來的和尚一般,身上帶著新奇與獨特的氣質。這種與眾不同很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離開家鄉還意味著能夠擺脫原有的束縛和偏見。那些陳舊的觀念、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