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幽冥境內山河闊 派系宗門一統合(第1/3頁)
章節報錯
有寶靈真君坐鎮,張玄真和程妙音方可輕而易舉地剿滅三萬魔軍。太和鬼門內也許被這一慘敗震驚,此時正在一點點關閉鬼門,張玄真和程妙音利用這機會,飛身入太和幽冥境。一入太和幽冥境,二人正身處在老祖飛昇山之上。
張玄真和程妙音之前對四名鬼將搜魂之後,太和幽冥境得地理樣貌便在張玄真和程妙音的神識之中形成一張堪輿地圖。再加之張玄真二人對於乾坤設位杵的操作很是熟練,所以在太和幽冥境當中,張玄真和程妙音便猶如有了定位羅盤一般精準的方向感覺。身形一轉便直奔法靈仙山。
太和幽冥境整個空間的面積有近兩百個大宋國面積那般大小,整體地勢有種北低南高的趨勢。空中沒有星辰,只有日月。
北面是無際的悠悠碧海,叫做北溟之海。北溟之海與人界的汪洋大海無甚太大區別,但讓二人吃驚的其實是北溟之海當中有九處瀉湖,每一處瀉湖都是一個培元靈漿之湖。與程妙音儲物項鍊當中培元靈漿的容量相比較,就好像程妙音所擁有的只是一盆之水,而每一個瀉湖當中的培元靈漿容量便彷彿是江川河水。
然而這九處瀉湖所含仙靈之氣,與整個太和幽冥境所擁有的魔靈之氣相比,卻是小如沙中一粒。
從南向北有三條大河匯入北溟之海。最西邊的一條江叫懸魂江,從南端貫通整個大陸向北匯入北溟之海。懸魂江往東走,中間是麟盤江,麟盤江的長度只有懸魂江的一半。麟盤江再往東,便是一條與懸魂江同長度的河,叫做落魂江,同樣從北至南貫穿整個大陸。
三條大河在北邊靠近北溟之海的九玄口交匯,最後匯入北溟之海。三條大河洶湧湍急,長流不斷,河寬百丈,波濤洶翻,河水中未曾見過的魚怪水獸時有出沒。
沿著懸魂河從北向南,是三個大的州郡,依次是長年郡、天階郡、陰符郡。
在麟盤江和懸魂江中間,是執修郡。
沿著落魂江,從北往南也有三郡,依次是依次是同源郡,遐方郡,無辰郡。
執修郡和無辰郡南邊毗鄰接壤的最大的郡——忘川郡。
與同源郡和遐方郡北邊毗鄰接壤的是綿絡郡。
綿洛郡之中北有綿絡山,南有千象山。寶靈真君曾經提及的玄陰洞天所處的綿洛山,就在此處。
在這個封閉的球形空間中,幽冥老魔帶來的家丁、魔軍、護衛在繁衍生息。直至太和幽冥境之中人口達到現在的六百餘萬,空間之中魔氣靈氣異常豐富濃郁,人人皆有靈根,人人可以修行,但仍然還是有少數人不願修行,或者天生殘缺,無法修行。
太和幽冥境戰亂數百年,最近兩百年之內,由東瀛門龍秀吉在絕大部分土地上完成一統,整合太和幽冥境的各方勢力,同時絲毫不放鬆人界傳回的各種資訊。龍秀吉現下大勢基本已成,形成了各方宗門拜東瀛門龍秀吉為共主,各宗門將州郡劃分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為了種族不至於內耗消亡,開始以郡縣制管理整個幽冥境,並設立法度。
多年相互征伐,太和幽冥境現在存活下來的主要宗門勢力是分別有東瀛門、倭鬼宗、扶桑妖洞、幕府堂、三女谷。
但是若人口如此毫無節制地發展下去,生存空間便是最大問題,彼時法度失控,則互相征伐再起,互相殘殺,直至滅絕。
東瀛門掌控著面積最大,條件資源最好的三個大郡,執修郡、無辰郡、忘川郡。整個太和幽冥境最大的郡,就是南端的忘川郡,其首府九轉城,便是整個太和幽冥境的都城,忘川郡實際的管理者是九轉城城主唐家族長——唐紀山。太和共主東瀛門龍秀吉,卻一直都是在老祖飛昇山的行宮當中,統攬全域性,同時也不忘修煉。故而對於忘川郡的管理,龍秀吉便下放給了九轉城唐家。
倭鬼宗把持著北溟之海南邊沿海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