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黑與白(第2/2頁)
章節報錯
代圍棋的最高榮譽稱號,不僅是技術上頂尖高手,也是圍棋規則的制定者和裁判,擁有評定段位和主持重要對決的權力。
道策生於石見國,本名山崎,幼名三次郎,法名日忠。
道策是的棋藝明顯高於同時代的棋手,同時代的一流高手至少要被讓先或者讓二子,所以後世稱道策的棋力有十三段之強。
道策是首先提倡全域性重於區域性的的圍棋理論第一人,因此被稱作日本近代圍棋的開山鼻祖,一般稱道策為“前聖”,稱本因坊丈和或者本因坊秀策為“後聖”。
本因坊道策首創了段位制,以區別棋手水平的高低之用,沿用至今。在元祿年間(1688—1704),本因坊道策倡導和主持下,日本圍棋首次確立了段位制,從初段到九段。當時九段被稱為名人,八段被稱為準名人,七段被稱為上手。因此,可以認為日本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開始實行圍棋段位制。
本因坊丈和,第十一世本因坊,名人棋所。他除了棋藝高超,他的棋局和理論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並且著作有《國技觀光》一書,收錄了多項佈局和定式。
在日本江戶時代,名人棋所的認定有三種途徑:一是官命,二是協同相薦,三是爭棋獲勝。具體來說:
? 官命:這是由當時的幕府將軍或權力者直接任命的方式。例如,豐臣秀吉為日海(本因坊算砂)設立了“棋所”,作為第一國手的榮譽,並在“棋所”位置上的棋手即被稱為“名人”。
? 協同相薦:這是由圍棋四大家或其他有影響力的棋士共同推薦的方式。例如,本因坊道策因其棋力高超,被棋壇四大家一致推舉為“名人棋所”。
? 爭棋獲勝:這是透過爭棋(即對弈比賽)獲勝來獲得“名人棋所”稱號的方式。這種方式往往涉及到棋手之間的直接對決,勝者獲得“名人”稱號。
名人棋所的認定是一個嚴格的過程,涉及到棋藝、權力、影響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江戶時代,名人棋所不僅是棋藝的象徵,也是圍棋界權力和地位的最高代表。
我們後世一般將名人棋所簡稱為“名人”。
在後來,20世紀四十年代,末世本因坊秀哉把本因坊這個稱號轉讓給了日本棋院。
名人後來也和本因坊一樣成為日本三大棋站的稱號。
:()人生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