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蘇州和成都兩地分公司也都開張了,業務也很快的上了軌道。公司整體上呈現的高速發展的模樣,公司總部的搬家也很快來到了。

新的總部已經裝修好了,地址在離外灘步行五六分鐘,到南京路步行街也只有兩三分鐘的一幢辦公樓的頂層,整個一層。

很快公司的各部門都動了起來,總部的風險管理部,就是黃老師那塊,主要負責對客戶的綜合情況就行評定的,也要搬走了,現在徐匯這邊的職場要求不能滿足公司業務的發展了,需要更大的辦公面積,以便能坐下更多的人。樓下的財務、人事、行政和網路部都要搬走了。經過這一番調整以後,這邊就剩下我們上海分公司的部門了。分公司架構下有人事行政、財務部、銷售部、客戶稽核部和催收部,不久之後催收部感覺名字不好聽,改名叫了貸後管理部,不久上海分公司的貸後業務也搬到浦東那邊去了,和總部風險管理部在一起了。

公司其他部門搬走了以後,分公司的人事行政部和財務部搬到了原來我們旁邊的風險管理部的地方,這樣大家都在一個樓層上呢。

總部搬過去之後,我去那邊開過幾次會。那邊確實更像是一個標準的職場。辦公樓也非常新,大廳裡特寬闊明亮的多,辦公樓的樓下就有一家星巴克咖啡館。後來我調來總部後,沒事就和別人在下面喝咖啡聊天。

進了大廳到底,走左手邊整齊的排列了三部三菱的電梯。電梯的反應也也非常迅速,也特別的安靜,電梯裡容量也比較大,一下進入十來個人也不顯的特別擁擠。除了上下班高峰時間的那段時間,其他的時間電梯都很寬鬆。

我進了電梯,直接按了頂樓的按鈕,門迅速的合上了,周圍沒有一個人非常安靜,一會就到了頂樓。出了電梯往走邊拐,正對著公司的一個大大的前臺,裡面坐著小姑娘,不是小佟,她還在上海分公司,這個應該是新招聘的。

再前臺往左拐,進門的兩邊都是小型的辦公室,右邊一直到底都是公司的領導的辦公室,而左邊有一個小型會議室和兩間小的洽談室,小會議室可以坐十來個人。再右邊第二間和第三間辦公室之間有一扇玻璃門,玻璃門推了門進去,是個大約十來平方的小房間,前幾次去還就比較空曠,放了一張小圓臺和幾把椅子,過了不久之後,公司開始逐步建設企業文化,在這裡建設了圖書角。在這個小洽談室末端出現一個樓梯,這是可以通往頂樓的天台的。天台上一眼望去都比較空曠也沒太多的東西,安放了很多的木質長椅子,還有兩個小臺子和兩把大的遮陽傘。後來,這裡就成了很多人沒事來抽菸的場所。公司後來安排一些公司的聚會和一些商務招待活動就在這個。

在往前走,前面出現了一個寬大的大廳,這裡的樓高應該比徐匯高出了很多,空間就特別的高爽了,不再壓抑。再裡面安放著一排排的整齊的工位,在整個大廳的最左邊靠窗戶的一排安排是轉角的辦公桌,都是部門負責人的座位。

走到底靠右邊是個大的會議室,裡面可以容納三四十人,一般公司的大型會議都安排在這裡。我來總部開過幾次業務會議,都是在這個大的會議室裡。這個大會議的有落地的玻璃窗,正好可以一覽浦江美景。後來我調到這裡來了以後,我每天早上都:()人生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