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兵半月,平定蠻寨四座,招撫麻族十三部,在一山間平原,聯軍與前來支援麻族的真臘軍相遇。

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真臘軍統帥波涅嫩竟然秘密派遣使者同劉景接觸,要借款,要購買火器,要藉助大明軍官訓練軍隊,甚至請求大明考慮出兵幫助真臘復國。

真臘,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國度,當暹羅興起之後便被逐步蠶食。

宏偉的吳哥城毀滅在戰火之中,後遷都金邊,又被暹羅摧毀,再遷都洛韋,又於二十幾年前被暹羅攻破。

人口被掠奪,書籍被焚燒,文明幾乎斷代,國家完全淪為暹羅附屬。

其國如今定都於一個叫做斯雷桑託的小城,國王巴龍為暹羅所立,暹羅在斯雷桑託派有駐軍,有類似於總督級別官員全面掌控真臘政務。

論剝削,瀛州在暹羅面前那就是大善人。

每年,真臘除了需要向暹羅繳納大量貢賦,還要派遣大量勞役去往暹羅。人去了,大抵就不會再回來,淪為暹羅人的奴隸,生死不知。

至於領土,這也沒法說,整個暹羅都曾經是真臘的地盤,近兩百年逐步蠶食,真臘面積縮水四分之三,其中兩分被暹羅拿走,一分獨立建國稱南掌。

其國以大乘佛教為國教,廣建寺廟,僧侶眾多,這些玩意不事生產,對平民壓榨更重。

明明是稻米產區,卻荒蕪處處,幾十裡不見人煙,正經的道路也沒有幾條。

總之,內憂外患,國將不國。

瀛州軍對真臘沒做過什麼,大明商人在真臘活動實際上對該國也是有利的。

至於南部領土問題,實話說,南部都是自治土王,只是名義上的從屬,對於真臘來說沒什麼實際意義。何況他自己都半死不活的,也管不了別人死活。

比如所謂的麻族,同時也向佔婆、廣南阮氏稱臣,四處認爹,求施捨點好處罷了。

簡單來說,真臘東部的威脅不是核心利益,但暹羅卻踩著真臘的心肝肺。

劉景同金全德一番商議,認為此事不似作假,要求真臘統帥親自來談判。

波涅嫩,當今國王巴龍的兒子之一,王位的有力競爭人選。

真臘王位繼承,沒有形成規則,大抵只要是王族就都有資格,本來就亂,加之暹羅從中操控,這就更加亂糟糟。也不好說這個人有幾分把握登上王位。

波涅嫩當真來了,兩方會晤。

按他所說,只要大明能幫助真臘驅逐暹羅人,擺脫暹羅控制,真臘願意臣服於大明。

這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但談到合作細節,波涅嫩卻兩手一攤,沒錢。

暹羅每年刮地三尺,真臘已經窮的不能再窮。

沒錢也不是問題,劉景大手一劃,自西貢至麻坡整個同奈河流域劃歸大明,就幫你幹暹羅人。

,!

因為暹羅近來的態度轉變,令瀛州極為不爽,金全德也沒有理由反對。

暹羅,這個在瀛王口中可以結交的友好之國,非但將華人排擠出核心圈子,還大肆僱傭小日子充當其近衛。近來,又與尼德蘭人、不列顛人、薩法維人勾搭上,這就直接導致華商在暹羅利益受損。

南洋商行幾次協商,也沒什麼效果。

如果仔細分析,暹羅的反應有其道理。

在馬六甲半島,瀛州的進駐令暹羅痛失北大年、吉打幾國宗主權。

在暹羅灣,勇威島成為瀛州掌控周邊海域的不沉戰艦,而且那島上還有玉石礦,農田被大舉開發,儼然指向暹羅褲襠的一把利劍。

在真臘,瀛州同樣小動作不斷,且不承認暹羅對真臘的宗主權。

好吧,這麼看瀛州確實做的有點過分。但天下之事皆在於爭,暹羅的體量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