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了呂宋的另一面,原來也有清涼宜居的地方。

東呂宋,其實應該稱中呂宋更加合適,以中部大河平流河構建統治,首府阿帕裡,下設四縣。

平流河,自南向北入海,幾乎貫穿整個北呂宋中央平原雨林帶,旱季可行舟200裡,雨季可行舟400裡。瀛州擴充套件實控範圍的行動一直在圍繞這條大河進行。

沿著河流設立堡壘,利用貿易戰爭冊封一套組合拳同土著打交道,一座堡壘穩定之後則繼續建設下一座,最深入內陸的一座堡壘位於河流中游,距河口130裡水路。

然而洪泛風災疾病一直折磨著東呂宋,使這裡的移民難以壯大。

南呂宋,為呂宋島最大的一片平原地帶,三面環山,南部臨海,很有些成都平原的味道。

首府林加延,下設七縣,為瀛州在北呂宋最重要的墾殖區,南洋移民的重點。

此地確實比之東呂宋好過許多,但比婆羅洲還是不如,最起碼婆羅洲少有風災。然而卻不得不成為移民重點,因為瀛州同馬尼拉正在爭奪這片面積廣大的中央平原。

瀛州自西北向東南擴張,馬尼拉則剛好相反。

但詭異的是兩方沒有戰爭,馬尼拉沒有實力打,朱老七則是不想打。

那怎麼圈地盤呢,比拼建堡壘,看誰建的多看誰建的快。

南呂宋雖然下設七個縣,但有四個縣也不過有幾座堡壘,幾百人在撐著。

板牙人號稱統治呂宋五十年,但就兩三千毛人,便是算上混血也不會超過萬人,怎麼可能在全島構建完整的統治呢。統治馬尼拉,宿務,以及若干沿海據點已經是他們的極限。

你說那片土地屬於板牙,但人呢,城鎮村落呢?沒有,那就對不起了,大明不承認。

關鍵兩方至今為止也沒有正式簽訂和平協議,確定邊界,朱老七怎麼可能放過這個機會。

馬尼拉總督倒是想要儘快同瀛州簽訂協議,但朱常瀛要求只同西班利亞國王授權代表展開談判。因為談判的內容不僅僅有關領土問題,還有同新大陸的通商問題,不能你可以來但我不能去。

要談一起談否則就免談。

朱常瀛沒有巡視東呂宋的計劃,那地方人煙稀少,土著零星又原始,再過百年也翻不出浪花來,慢慢開發就是了。

艦隊停經美岸,這座人口不足五萬的小城在呂宋島已然是第一大城。

因為提前通知,港口的歡迎儀式很是隆重,駐美岸文武官員攜大批市民前來迎接。

當日晚間,朱老七大宴賓客,論功行賞。

俸祿是俸祿,賞賜是賞賜,這個賞賜屬於額外分紅。做老大的,不給額外津貼誰願意給你拼命啊。

賞賜人員當中,有43名土司,也就是43個土著村寨族長,有封裡長的有封甲首的,這裡頭最多的一個村寨也才四百多人,各土司總人口不過萬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整個東呂宋歸化中的熟蕃頭頭都來了。至於內陸山區生蕃,暫時還沒有功夫搭理他們。

賞賜什麼也是有講究的。

對於文武官員,直接賞賜銀元,想要什麼自己去買,只當刺激消費了。

對於土司,朱老七的賞賜更加實惠,農耕用具、官服鞋帽、給姓賜名。

朱老七對板牙人治理馬尼拉的法子知之甚深,他們因為人少,長相有別,頑固傲慢,對人種的歧視等等原因,對馬尼拉實行的是分而治之的策略。

首先以人種劃分高低貴賤,把白皮豬高人一等的牌坊樹立起來。

其次用宗教洗腦,募集二鬼子。

再次以二鬼子管理土著。同時又利用土著之間的矛盾挑撥離間,拉攏一批打壓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