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馳援(第1/4頁)
章節報錯
歇息了一夜,俄力喀勉強恢復大半體力,卻也等不得了,族人們前途難料,令人心焦。
天剛矇矇亮,俄力喀便爬起來,懇求馬時楠儘快出兵。
雖然僅僅二十幾里路程,但這可是寒冬臘月,滴水成冰時節。
村屯稀疏,壓根就沒有路,外間白茫茫一片,大地完全被積雪覆蓋,深一腳淺一腳的,一步邁出去人沒了蹤影也不是一句笑話。
即便如此,馬時楠最終還是決定出兵幫助北岔溝解圍。
原因也是簡單,瀛王派他來就是跑馬圈地搶人口的。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各族混居,也說不清有多少個族群。
據兵部記錄,至萬曆34年,整個東北,也就是原奴兒干都司下轄衛384,所24。
如果當真按衛所編制來算,這特釀就誇張了,兵力比大明兩京十三省還要多。但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假的,都特釀是邊將胡亂填報,騙賞賜的。
不知名土著上貢幾張貂皮,大明回賜布匹衣帽,然後輿圖上隨便一圈,那就是一個衛所了。
但對土著大致上的分類還是可信的。
與遼東毗鄰,在後世遼寧吉林西部山區定居為建州女直;在松花江流域定居為海西女直;在烏蘇里江流域定居為東海女直,也稱野人女直。黑龍江流域又有索倫部,大抵應該歸類為蒙古。而事實上整個東北地區遍佈蒙古族群,在建州領地還有部分漢人交錯雜居,十分混亂。
所以以地域來一刀切定義族群是十分不準確的。
就比如在永明城周邊,居住在綏芬河、興凱湖、烏蘇里江流域的族群籠統稱為瓦爾喀人;永明灣西岸、徒們江流域族群籠統稱為虎爾喀人。
但實際上各個村屯卻未必是同一個族群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朱常瀛常將南洋土著同北方土著類比,這就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在單體戰鬥力同群體戰術上,南方土著同北方土著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這也是為啥中原王朝的威脅永遠在北方而不在南方的緣故。
畢竟,北方草原是曾經誕生過征服世界男人的地方,蒙元雖然分崩離析,不成氣候了,但傳說猶在。
但也就這樣了,太祖爺是偉大的,成祖爺也是偉大的,從廣義範圍來說,永明城就還是大明的勢力範圍,也包括朝鮮半島。
這樣說並非給自己臉上貼金,而是事實。
遠在永明城,當地土著的吃穿住用也並沒有脫離中原王朝編織的巨大網路,只是比較稀疏罷了。
綜合分析北洋商行積累下來的情報,努爾哈赤雖然在雄起,東征西討,但他還是個窮鬼,倚靠從大明換回來的物資積蓄力量,而人口則是重中之重。
但獲得人口必然不是他振臂一呼,這些村屯的土著就追隨他去了,最起碼現在老奴的威望還沒有到達那個程度。
對於大部族,比如葉赫、輝發、哈達、烏拉,或拉攏或戰爭;對於邊遠小部族,大抵就是去抓去搶,強行編入建州,其實同抓壯丁沒什麼分別。
去了建州,這些小部族也未必就被善待了,畢竟他那地方還在經常鬧饑荒。
但也不可否認,老奴經營有方,在東北已然是極為強大的存在,以至於遼東都司同朝鮮都奈何不得他。
暫時,朱老七無意也無力阻止老奴繼續壯大,也不是實力不足,而是身份。
如果朱老七現在是皇帝,恐怕早就發大軍狠狠將東北犁幾遍,然後遷徙移民搞大開發了。
小冰河再怎麼厲害,我種土豆地瓜總還是可以的吧,玉米也應該沒有問題。就沒有道理羅斯人能蠶食西伯利亞而我大明人連東北都生存不下去。
如果當真生存不了,那也是矯情,活該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