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使者淡淡一笑,面帶倨傲。

“張將軍,只要大明皇帝陛下冊封我王,等同莫氏待我,則我王便年年入貢,世代稱臣,為大明永鎮南疆。”

“我王本不欲同鄭氏翻臉,是莫氏派人前來遊說我王,言說大明天子仁義,必厚待我王。日後莫氏鎮太原、我王鎮宣光,得天子賞賜,世代富貴。”

“張將軍,我王不知莫氏所言真假,特派下官前來與將軍確認此事,還望將軍賜教。”

這個狗日的阮開芳,哪個讓他隨便封官許願的,話說此事若成倒也是一件好事,安南又多了一個王,王越多自然對大明威脅就越小。

只是封不封王,張某人說的也不算數啊。

琢磨片刻,張二虎對使者回以微笑。

“請封的奏本我收了,會轉交我家殿下,送入京城,但成與不成,本將不知。”

“在我中原有句古話,無功不受祿非功不封爵。武將軍求封,想必有所報效大明,不然以何封王呢?”

“我這樣說吧,倘若大明皇帝陛下問我家殿下,武將軍有何功績值得封王,福廕子孫?難道我家殿下說武將軍認黎氏為帝,四代效忠麼?”

使者的臉色陰鬱下來,悶了良久方才拱手道,“張將軍可有教我王?”

“鄭氏跋扈,黎氏僭越,近日鄭氏又對莫氏出兵,欺壓山民,恣意屠戮,這等不仁不義之舉,當天下共討之。”

無恥啊,使者當場愣住,明明是莫氏來找茬好不?

不過鄭氏跋扈確實沒有錯,但前途不明,我家將軍怎麼可能草率行動呢?

“好叫張將軍知曉,鄭松前些時日派人前往宣光催促我家王上出兵莫氏,被我家王上回絕了。”

“而今將軍邀我家王上出兵,下官只能據實以告,今年宣光水災,糧食減產,應付災民還來不及,實在是沒有能力出兵啊。”

“除非除非大明能為我家將軍供應糧秣。”

p,張二虎心中暗罵,什麼樣的狗東西,居然也敢前來打秋風。但考慮到能給鄭氏添堵,就也忍了。

“我只這樣說,聽不聽的且由你。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轉告武將軍仔細思量,莫要來日後悔了。”

“嗯,張某人這裡別的沒有,鐵錠極多,可你也拿不走啊。”

“這是本將的配槍,便贈送給武將軍,希望來日能有機會與武將軍一見,把酒言歡。”

宣光同高平皆在內陸,同下龍灣相隔大山無數,幾個人往來尚且可以,但運輸點東西就不要想了,別說不想支援,便是想支援也沒有可能。

話已說透,怎麼做還是要看武德恭自己。

實話說,只要他不踢高平莫氏的後臀,就算有功,如果能出點兵力嚇唬嚇唬鄭氏,那就更好了。

至於武氏是否欺騙,這一點張二虎也仔細想過,莫氏同鄭氏已經作戰將近兩個月了,武氏如果現在出兵攻打高平,那莫氏是無論如何也挺不住的。說明這廝當真是個二五仔,早有自立的野心。

這可真是的,鄭氏怎麼就這麼不得人心呢,這麼多人要造他的反。

東河津。

鄭松檢閱舟師之後躊躇滿志,掏空國庫打造的水師,配備千辛萬苦從葡人那裡偷運來的火炮以及火繩槍,士卒也由葡人教官親自教導,戰鬥力果然不同凡響。

這樣的實力應該可以同明軍一較高下了吧?

當年的白藤江大勝,未必不可以在他鄭鬆手中重演,在大越國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各類戰艦兩百餘艘,其中炮艦26艘,他就不信了,還弄不過大明一偏師。

因為莫氏攻打諒山之事急需商議,朝廷派人數次來催,鄭松無奈,只得暫時放下舟師之事,返回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