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欽州之亂(第1/4頁)
章節報錯
老頭子有什麼事呢?這事還要從安南說起。
宣德年間,好聖孫撤兵交趾,安南黎氏立國,嘉靖初年,權臣莫登庸篡位,改黎朝為莫朝,並遣使請明朝冊封安南國王,理由為黎氏絕種了,他只好代勞。
這等低智理由鬼才信啊,嘉靖老爺子愛修仙不假,但論權謀,莫氏就是個娃娃。
一番暗中調查,發現這廝竟然篡位,而且還賄賂欽州官員,殺了好些前來大明告狀的黎朝官員士子。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這個不能忍,嘉靖老爺子暴怒之下,遣使大罵莫登庸,並令兩廣調派大軍,準備討伐莫氏。
老莫怕了,率文武百官自縛前往鎮南關認罪,頓首請降,獻輿圖金寶,割八縣土地與大明。
老莫為何這麼慫呢,因為安南南部還有權臣鄭氏,阮氏奉黎氏為主,同他分庭抗禮,也即所謂的南北兩朝並立。本來應付南朝就很吃力了,如果大明也發兵,那莫氏覆滅只在頃刻之間。所以這個孫子,他必須要做!
必須要承認,論權謀,我大明舍嘉靖其誰?
收到降表之後,嘉靖老爺子總算不喊打喊殺了,但你個亂臣賊子怎配稱王呢,罵罵咧咧封莫登庸為安南都統使,子孫世襲,安南內政悉聽其管理。
好麼,皇帝一道旨意,安南由藩國變為羈縻州,他就不是國了。
就說嘉靖老爺子高明不高明吧。
老莫是無所謂的,只要咱能說的算就行,奈何他的子孫不爭氣,被南朝打的撲街,丟地失土,如今只能躲在高平一隅之地,靠著大明苟延殘喘。
鄭氏阮氏又搬出黎氏後裔來請封,這就搞的大明也沒有辦法,又把安南王位給了黎氏,誰讓莫氏不爭氣呢。
復辟的黎朝同莫氏不共戴天,幾乎年年都在打,而黎朝內部也在鬥,形成事實上的莫鄭阮三朝並立局面,而黎氏只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三方爭霸,這就導致有些小勢力反覆橫跳,今日依附莫朝,明日依附黎朝,亂中取利,流竄至大明境內為亂的也有不少。
近期便有一個自稱扶安侯都勇的傢伙入寇欽州府,劫掠數座城鎮,官軍屢敗,為害甚重。前任兩廣總督戴耀就是因為剿匪不力丟的官帽子。
張鳴岡甫一上任,一面派人前往廣西調兵,一面遣使前往莫氏、鄭氏,勒令他們約束部署,毋得犯邊。
在這位老倌的敘述中,廣西兵不負使命,連戰連勝,恢復州縣,然而匪夷都勇部卻沒有選擇逃回安南,而是退至永安州臨海三島盤踞,時而進入內陸劫掠鄉民,威脅防城。
欽州府調集各類船隻征討,結果這船剛剛出海就翻了兩艘,淹死了20幾個。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鄉勇一鬨而散,不戰而潰。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張鳴岡急的眼窩深陷,雙眼通紅,這特釀再不解決,怕是也要晚節不保,丟官去職,回家養老去了。
歷來邊疆無小事,也難怪老頭上火。
“殿下,如今賊勢囂張,據島而守,老臣欲調動廣東水師前往征討,又恐珠江口空虛,您看可否”
朱常瀛淡淡一笑,“見庵公,這珠江口有我瀛州軍鎮壓,能出什麼亂子?只管調廣東水師去就是了,這又有什麼可為難的。”
“這個麼”張鳴岡老臉微紅,嘆息道,“老臣便實話說了吧,廣東水師戰船多老舊,軍兵也疏於訓練,只怕是去了也無用。而瀛州軍兵精炮利,還望殿下顧念蒼生社稷”
”打住!”朱常瀛冷冷道,“當兵拿餉,保家衛國,此是應有之義。船舊了就修,兵慫就練,孤來廣東是督查市舶司同商稅來著,可沒有平亂剿匪之任。再者說,糧從哪出餉從哪來,戰後的撫卹呢,這些見庵公可有想過?”
“有!老臣籌備了餉銀七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