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熱臉貼了冷屁股(第1/3頁)
章節報錯
時間一晃就過了五日。
每日都有商賈前來辦理內外貿易牌照,這一點也不奇怪,外貿躲不過瀛州軍,內貿則節省成本,單單直通北塘這一點便令無數茶商布商拍手稱快!
北洋商行的服務很周到,廣邀商賈拼船,一船貨物可能來自於幾十家商賈。
非但如此,北洋商行名下船隻,王府提供擔保,也就是說一旦船隻遭遇不幸,王府保證賠付商家成本,而代價自然是多付一點點費用。
如此下來,漳泉二府的商賈自然趨之若鶩。
朱常瀛早有打算,等時機成熟,推出保險商行也不過是順勢而為。但現在,這份保險則只限於王府名下船隻,別家的商船就算了,那要建立一套完整詳細的年檢機制,否則要賠死。
貨運兩便,群商歡呼!
鼓浪嶼的土地交易也十分火爆,這是必然的,且不說市舶司本身就有這麼多拿公糧的人員。瀛王府的名望在海商中也牢牢不可撼動,只要貨物合法入境,就沒有人去找麻煩,只這一點,鼓浪嶼便會成為貨物集散地。而且,將貨物囤積在此地,將來裝船查驗也極為便利。
有了這一層關係,月港那些經營吃喝玩樂的商家也就不得不轉移過來,然而行動最快的,卻不是他們,而是瀛州人。
沒有錯,在瀛州定居下來的人已經稱自己為瀛州人了。
因為牛吡,所以自豪!
這些人,有的原本就是商賈,有的則是半路出家,譬如從商行或者海軍退下來經營生意的,原本務農務工但轉行經商牟利的,大有人在。
這些傢伙跟隨瀛王腳步,湧入鼓浪嶼,瀛州夢真的不是夢,跟著瀛王好賺錢!
朱常瀛以為這樣很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現下來看,有兩個難題亟待解決,一為漁民,二為那些課稅司局人員。
漁民如期而至,課稅司局人員也來了,前來觀政的官員更多,連巡撫陳子貞也被驚動來。
實在是朱常瀛乾的事太過離譜,遠遠超出了之前市舶司的管理範疇。
這株三人合抱的老榕樹,因為瀛王的鐘愛,也成了寶貝。
曹化淳安排人對其進行了修剪,樹下襬了三張石桌,十幾個鼓狀石墩,一張躺椅,總之就是很愜意,適合養老休閒。
老榕樹下,桌上擺著茶水花生瓜子核桃板栗,瀛王就好這一口。
朱常瀛同陳子貞對面而坐。
老頭面色悽苦,臉上的褶子比老榕樹還多,實在是這位殿下太能折騰了。
開海貿也就罷了,本來就有,多設立幾處市舶司也可,橫豎也是市舶司出錢,就看著他胡鬧,到了年底沒有銀子可上繳,便皇帝的兒子也得滾蛋。
但開國內海運是幾個意思?折騰漁民又是幹啥?之前也沒說過啊,這不是明顯越權了麼!
老頭聽說這個事,便一紙奏本,8百里快遞入京彈劾去了,問題太嚴重,老頭的心肝脾肺腎都在疼。
漕運海運是朝廷爭論兩百多年的話題,洪武永樂年間為漕運海運並舉,隆慶年間也曾試過海運,結果翻了兩艘船,這之後便少有人提及海運。
而這位殿下,顯然是推崇海運的急先鋒,這麼一搞,不就是全面開海了麼?
即便只是民間貿易,這個責任老頭也承擔不起,所以要趕緊上奏本甩鍋。
可即便如此,老頭也心中惴惴。海運若搞不成還好,都是眼前這位殿下承擔責任,但若搞成了,漕運怎麼辦?有多少城市多少人口多少官員多少商賈靠著漕運吃飯呢。
這其中的水太深,老頭不敢去想。
可不想也要想,因為陳子貞去過澎湖,見過瀛州的各類船隻,這位殿下如今就是海上的擎天玉柱,有這般的本事,海運十有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