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太卿書院(第1/3頁)
章節報錯
上海縣太卿坊。
一輛馬車停在書院門前,兩位儒冠老者依次下車。
一人笑道,“叔時兄,此即為徐子先開設的太卿書院,時下瘋傳的《萬國圖制》,《測量新法》、《地理初解》,《算學新解》等等,都從此書院中流出。”
另一老者收起摺扇,仰頭觀望書院,淡淡問道,“鼓動士子游學瀛州的,也是徐子先吧?”
“正是,瀛王早慧,首倡實學,溫州趙士楨、徽州畢懋康、上海徐光啟,皆屬實學一派。
北有天津衛知行學堂,弟子門人超過千人,讀書識字分文不取,士農工商賤無有不收。聽聞,順天、永平、河間三府學堂私塾多有效仿之。
南有上海縣太卿書院,開院授徒5載,如今之規模,業已有門徒近3百之數。顯學之勢不可阻擋啊。”
老者微微頷首,問道,“有關瀛州,雲從又知曉多少?”
“不甚知曉,不過近來聽聞陛下已發下明旨,命瀛王提舉福建市舶司,祖宗法度,棄之不顧了啊!”
老者聞言眉頭皺起,面帶怒色,“怎可如此?葉進卿執掌內閣,怎會做此糊塗事?”
“我也不知啊,閹宦亂國尚未停息,又有宗親柄權,這又不知要興起多少紛亂!”
“唉,送上拜帖,或許徐子先能給你我一個說法!”
兩人交談間,有老僕遞上拜帖。
署名:顧憲成、高攀龍。
不一會兒,數十名文士從書院大門走出。
徐光啟疾步快走,面含笑容。
“叔時兄、雲從兄,迎接來遲,望請海涵,請進,請進!”
話說徐光啟歸鄉,本打算小住幾日便去拜訪東林書院,但親族弟子紛至沓來,周邊士子文人也多來求訪,帶回來的幾千冊書籍,在松江府便銷售一空。
這樣的盛況,徐光啟自然極喜,遣人返回澎湖採買書籍,而自己則留在太卿書院講學。
說來,這太卿書院本同瀛州無關,是徐光啟早年間籌建的,屬於私塾。
數年前,也學知行學堂改制,朱常瀛聽聞之後很自然的成為幕後資助人,這書院才有瞭如今模樣。
入府看茶,閒談幾句之後,顧憲成便問道,“子先可知瀛王提舉福建市舶司一事?”
徐光啟微微一笑,“已來信說過,叔時兄也聽聞了?”
顧憲成微微頷首,面色不悅的問道,“我大明朝兩百餘載,宗室不涉政事已成慣例,如今瀛王首開先河,子先可知為何如此,難道陛下就不擔心宗室亂政,招來禍亂麼?”
徐光啟微微愣神,完全沒有料到這位名望正盛計程車林泰斗竟然開口就這般咄咄逼人。難怪坊間傳言大明有兩相國,朝堂相國葉向高,布衣相國顧憲成。
今日一見,果然傳言不假啊。
“叫叔時兄失望了,瀛王殿下學究天人,老夫同瀛王亦臣亦友,互相增進所學罷了,不敢稱師。”徐光啟沉思片刻,問道,“兩位可知前段時日福建有洪災發生?”
高攀龍回道,“略有耳聞,聽說幾府受災,流民遍野。”
徐光啟正色說道,“兩位可知瀛王府先後撥付4萬石米糧賑災,後又低價售糧9萬石,福建四府百姓受益者十數萬?叔時兄言宗室亂政,子先不敢苟同。”
高攀龍起身驚問,“果有此事?”
“千真萬確!”徐光啟回道,“雲從兄去信福建問一問便知。”
“若真如此,瀛王殿下當為一代賢王。”高攀龍疑惑問道,“只是如此多米糧,瀛王殿下是從何處籌集來的?”
“南洋!”徐光啟言道,“安南、占城、暹羅幾國盛產稻米,均價在4錢上下。”
顧憲成向東微微拱手,“瀛王殿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