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多勞多得,按功付酬!”

“殿下,可九品不入流竟然比七品俸祿還要多,這這不符合朝廷法度,也有失公允。”

朱常瀛看過去,哦,是那位被百姓稱為‘鐵面判官’的,周順昌。

朱常瀛點點頭,“嗯,你說的貌似也有道理,那如果孤王這樣說,高出來的俸祿都是本王的賞賜,這樣是不是就公允了?”

一群綠袍官頓時面帶不忿,估計在大罵朱常瀛耍無賴。

“好吧,孤王也知道諸位俸祿微薄,但朝廷法度就是法度,我也沒有辦法。”

朱常瀛沉思了片刻,微微一笑。

“不過話既然說到這裡,孤王也不介意多說幾句,俸祿雖然不能加,但補助可以有,不如從商稅留存中劃撥一部分,以品級為準按年發放,各位以為怎麼樣?

如果可行,孤王可以親自上書皇帝陛下。”

這個炸彈丟的好,一下把在座的炸懵,明明是來討債的,但這位瀛王殿下果如傳聞所言,不按套路出牌啊。

話說大明的官員額外補助早有成例,柴薪差旅之類的,有的發放實物有的折銀,其實工資並不低。

但若非要去同唐宋去做對比,也是不公平的。那個時候讀書人多少現在又是多少,價值同稀缺度是掛鉤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再有,若是少弄點家丁奴僕之類的,也是夠花的,一家子三四十口,怪俸祿低,簡直不要臉。

當然,朱常瀛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太過極端,這個時代人情味濃厚,又是宗族社會,各種花銷極為繁多,就說自己吧,那也是一船一船的往京城裡送。

議事廳再次陷入混亂,這讓朱常瀛嘴角憋著笑,許多人意動了。

福建一省的文官,當值有品級的也就4百幾個,一人補助50兩也才去到2萬兩,這份誘惑還是不小的。

一個事實要承認,再是腐敗的官場也會有廉潔奉公的,相當一部分人,這個數目對他們來說就很重要,尤其一些冷鍋冷灶衙門口,便想貪也貪不到啊。

好一會兒,議事廳方才重新安靜下來,一眾人都把目光看向陳子貞。

陳子貞搖頭苦笑,沒想到活了一大把年紀,竟然被一個尚未弱冠之人架在火堆上。

本次會議嚴重跑題,但所有人又不願重回正途

“殿下,此舉非同小可啊,若我福建施行,叫其他省份情何以堪?而中樞也會前來詰問。”

“其他省份?其他省份也沒有推行三項附加稅啊,而且也沒有取消城門稅同鈔關。稅收不同待遇自然不同。”

朱常瀛面帶微笑。

“諸位就沒有感受到麼?在諸位治下,我福建工商興旺,百姓雖不敢說安居樂業,但也好過其他地方許多吧?

論治安,沒了倭患海寇,沿海靖平祥和,流民一日少過一日,近乎於沒有。

論民生,單單漁船就已超過7百艘,假以時日,孤王相信,將會萬帆競海,帶回來的魚貨就能養活半個福建!

至於桑茶紡絲等等,不足以論。

所有這些,若沒有諸位鼎力相助,萬萬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孤王以為諸位皆是福建柱石,我大明朝的功臣,當賞!”

我艹~~我們都幹了些啥?這就是柱石是功臣了?

陳子貞聞言,眉頭突突亂跳,瀛王這是要幹啥啊,又是撒錢又是不要臉的誇讚,這是要全福建的官員都受你的恩惠麼?

想到此處,老頭的額頭已經冒汗了。

額頭冒汗的不止一個而是一堆,尤其在沿海幾府為官的。

這瀛州似乎有一種魔力,把士紳官商百姓都能一鍋粥的攪合進去,各得其利。

而實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