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宣城阿姝(第1/2頁)
章節報錯
“父母長跪兄嫂哭,願奉千金縱吏贖。紛紛寶馬與香車,道旁淚灑成長渠。人間天上隔星漢,天上豈是神仙居?”
朱常瀛一頁一頁的翻看秀女名冊,腦子裡忽然閃出前首輔沈一貫的一首詩,道盡了皇家選秀的荒唐同無奈。
以至於一旦聽聞皇家採選,民間便如驚弓之鳥,掀起嫁女高潮,某城閨中小姐一夜之間盡為他人婦,在大明朝一點也不奇怪。
為什麼是小姐呢?
大明皇家選妃雖不注重門第,多出良家。但這個良家決然不是普通人家,采女除了容貌身姿要求之外,還要看才學秉性,而能培養出這樣的女子,便是小富之家。
每每選秀之時,便是各地留守太監吃大戶的良機,不想自家女兒入宮,那就掏銀子吧。
當然也不是說都是被迫,也有幻想著憑藉自家女兒博取富貴,躋身官宦,而向宦官行賄的。亂象叢生,不一而足。
朱常瀛此次選妃工期短任務緊,算是禍害人比較少的,初選三百人,次選百人,入宮五十人,入選十六人。
而這16人,即便不能為妃,也走不脫了,名義上都將是王的女人。
朱常瀛看的牙疼,最小的一個才13歲,劃掉!
如此這般,面還沒見呢,就淘汰了9個 ,留下7個16歲以上的再詳細看。
一個名字映入眼簾,沈沛姝。
南直隸宣城人,曾祖沈懋敬,國子監庠生,曾任蒲城同知,曾叔祖沈懋學,萬曆五年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引疾歸。祖父沈有容,萬曆七年,應天府武舉第四,歷任遼東督司僉事、浙江海防遊擊、丁憂。父,沈壽賡,童生,無職居家。
相比於形容女子齒如瓠犀,飄逸靈秀這類的溢美之詞,沈沛姝的家世更加引人注目。
雖然不曾有人身居高位,但家族累世官宦不絕,且還文武輩出,不容易。
尤其這位沈有容沈老將軍,朱常瀛還是知道一些的,武舉之後報效從軍,從旗牌官做起,曾在李成梁、戚繼光帳下效力,在瀛州成軍之前,福建浙江兩省海防,這位老將居功至偉。
就說這澎湖,瀛州,就有沈有容同倭寇交戰的記載,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次染指澎湖,也是這位老將勸離的。
按說這般的家世,女兒原不至於躲避不了選秀吧?朱常瀛可是聽說,這位沈老將軍不是個趨炎附勢的性子。
放下名錄,朱常瀛看向孫嬤嬤。
“嬤嬤一路觀察著,看這位沈沛姝姑娘怎麼樣?”
孫嬤嬤俯身堆笑。
“都是太后老祖宗親自揀選的,自然極好,明眸皓齒,膚如凝雪,端莊嫻雅,書畫琴藝也不遜色於人。家世也極好,三代為官,其門風定是極為清正的,算是秀女中最為出挑的一個。”
“嬤嬤,我是問這位姑娘有沒有別於她人的地方?”
孫嬤嬤頓了頓,說道,“若說不同麼,這姑娘擅於劍舞,太后老祖宗贊她眉宇間英氣颯然。”
周媽媽在旁捂著嘴輕笑。
“殿下放心,太后老祖宗最是懂殿下的,這些姑娘啊,就沒一個弱不禁風,矯揉造作的。這會兒都安排在遊園呢,殿下還是親自去見見才好,這名冊就幾十個字,您都看了兩刻鐘了。”
好吧,事到臨頭,朱常瀛承認確實有點猶豫了。
沒見過面,見面就要選個做老婆,雖明明知道無可避免,但心裡總是有些不爽。而且瀛州規矩不同於別處,他朱常瀛的老婆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能不能適應下來誰也不敢確定。
朱常瀛將名冊遞給孫嬤嬤。
“這九個就不必看了,嬤嬤問問她們自己的意思,願歸家就安排送回去,願留下來的就送去學堂讀書,日後再看。”
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