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來自南洋的戰報(第1/3頁)
章節報錯
萬曆三十七年,正月。
朱常瀛收到一封南洋奏報。
十一月初三,荷西聯軍領西式戰艦七艘,排槳船二十餘艘攻壽寧城。
我軍守城禦敵,又有蘇祿軍六百人來援,特爾納特出兵二百,蒂多蕾出兵三百。
連戰六日,敵排槳船損毀近半,擊沉敵艦一艘,傷兩艘。我方損毀戰艦一,士兵傷亡八十三,盟軍傷亡二百眾。
敵軍退走,雙島無恙,殿下勿念。
然軍需消耗甚巨,請務必於三十七年五月之前運抵。
敵攻雙島不果,荷夷、西夷未必肯善罷甘休。榮昌,壽寧城防堅固,炮壘森嚴,無懼。然巴拉望之瑞安城尚在草創,駐軍有限,宜從速增軍遷民,鞏固疆防。
有渤泥使者往訪瑞安,言朝貢事。臣等商議後,許渤泥國使三月訪澎湖。
卑職等以為,渤泥聞我軍連戰連勝,其國惶恐,或往澎湖探尋殿下之意。
另,漸續有大明百姓以及後裔來投,計有三十二戶,為防土王猜忌,已在蒂多蕾東二十里之濟羅羅島海岸安置,隔海可望。
濟羅羅島甚巨,叢林密佈,多火山,島北有國稱賈伊洛洛,產硫磺,人口不過數千,其餘所在,尚未發現人蹤。
朱常瀛批覆:南洋增調戰艦兩艘,瑞安增調一個把總兵力,船隻人員二月初啟程。
荷蘭、西班利亞在南洋的力量,在朱常瀛眼中一直是個謎團,雖掌握其大概,但不能把握精準。
如今來看,這麼重要的丁香產地,也就七艘武裝商船參戰,而歐羅巴的遙遠,註定增援是極為困難之事。哦,還有一個葡萄利亞,也可能會有幾艘。
三家加在一起,戰艦也沒有瀛王府的多。
新年新氣象,朱常瀛以為步子完全可以再邁大一點。
看罷信件,朱常瀛吩咐一聲。
家丁帶著兩個人走進書房。
香山澳商人代表,維加斯。
故人,大明籍傳教士,鐘鳴仁,其實教廷給如他這種人的正式名頭是輔仁教士,這也是朱常瀛來了澎湖之後才知道的。
見禮過後,鐘鳴仁帶著哀傷語氣告知朱常瀛。
“殿下,去年年底,利瑪竇居士飛昇天國。臨故去時,他還對您念念不忘,感恩當初入京時殿下的庇護。”
從某種角度來說,朱常瀛對這些傳教士的執著還是有些佩服的,就如同佩服那些萬里迢迢,歷盡生死趕來南洋霸佔香料群島的荷蘭夷。畢竟,人家為了某個目的敢於獻出生命。
但這並不影響朱常瀛幹掉他們的決心。
“願利瑪竇居士的靈魂能迴歸故鄉,而不是在外飄蕩。”
朱常瀛表達了一番對故友的緬懷,隨即問道,“二位來求見我,不是為了傳遞這個訊息的吧?”
朱常瀛的冷漠,讓鐘鳴仁對此行充滿悲觀,但今天的主角不是他,而是身旁的葡萄利亞人,維加斯。
維加斯躬身施禮。
“尊貴的瀛王殿下,我代表香山澳全體葡萄利亞人向您致意。並代為轉達葡萄利亞駐國阿總督對您的問候。”
“多謝!也請帶回本王對諸位的問候。”
維加斯很討厭這份差事,他強烈的期盼果阿能派出一支強大的艦隊,把面前這個傢伙的腦袋轟的粉碎。因為這個傢伙太可惡了!
但為了使命,他不得不對此人卑躬屈膝。
“尊貴的殿下,雖然這樣問很唐突,但我也只能很直白的向您詢問,請問是您的艦隊襲擊的聖安娜同阿帕裡麼?”
朱常瀛糾正道,“你說錯了,不是襲擊,而是清剿倭寇!這兩座小城藏匿倭寇,於我大明而言,就是犯罪。”
維加斯很確信他在胡說八道,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