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日這一天。

我第一次在王府搞流水席,請的也不是達官顯貴,而是14個莊子的管事同耆老,攏共120多人。

前廳四間廂房整理出來招待他們,滿屋子老態龍鍾,空氣中似乎都能聞到棺材味。

這同隔壁朱老五家要麼吟詩作賦,要麼水陸道場形成鮮明對比。別人是詩會,法會,手帕會,我這算什麼會?

可惡的朱老五還故意跑來看了幾眼,這是沒有相機,不然他一定會打卡拍照的。

開席之前,這些人被帶進了後園子。

都空了,只有7分玉米地還孤零零站在那裡,枝葉枯黃,腦袋歪著,鬍鬚乾枯。

周總管負責主持這場農業推介會,他人頭熟,而我則站在二樓看熱鬧。

當聽說這是一種可以替代稻麥作為主食的作物時,老頭子們躁動起來,若不是有家丁攔著,玉米地都要被踏平了。

好不容易維持住秩序,周總管叫人拿過丈量繩給老漢們瞧看,驗明無誤。

田地丈量過後,報數7分4厘。

收割玉米扒皮稱重,報數470斤。

當場脫粒五個,玉米棒同米粒各自稱重,按比例換算得糧330斤。又轉換為整畝,出得每畝產糧446斤,接近三石。

其實還應該再多點,之前被掰掉二十幾穗或吃或送了人。

這樣的產量比麥子多了近1/3。

表演到此為止,滿懷心事的老漢們被請回前院,開始吃席。

席面開了14桌,每桌都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年輕站在一旁伺候著,都是知行學堂的學生,這些農作物他們栽過秧施過肥,澆過水除過蟲,全程參與了它們的生長過程,為的就是若老漢們有疑問可以隨時回答。

人太多了,又不認識,以我這個年紀是很難同這些老漢做出有效溝通的,所以我只在臺階上以水代酒敬了大家一杯,便由著周總管去自由發揮了。

寫好的劇本,前半程還算順利,透過現場操作讓老漢們意識到除了五穀之外,還有其他樣式的主糧,而且產量頗高。

但這隻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卻並不代表能夠接納。

在我看來,這同培訓中心招收學員沒什麼不同,前三節課免費試聽,先把人拉進來,之後再一步一步的來。

唯一可惜的,新作物的數量太少了,沒能擺上餐桌。

但試吃是必須的,

那是稍後的環節,因為玉米粒還不能吃啊,那個硬度,不知要崩掉多少顆老牙。

石磨就放在庭院正中央。

為了更具說服力,一名女使兩個家丁現場磨面給老漢們看。

隨著家丁推磨,淡黃色的粉末散落在溝槽裡,女使則小心翼翼的將粉末掃進簸箕,這樣的重複性動作可能要持續一陣子,而有了足夠的粉末之後,還要過篩,那才是真正的玉米麵。

得虧半個月沒有下雨,玉米粒已經足夠乾爽,不然還要曬的,這面還當真未必能磨出來。

老漢們吃飽喝足,我也該上場了。

14個莊子各選一名主事一名耆老,由周總管帶著來到花廳。

方桌上擺著四個碗碟,炒花生、炒瓜子、煮土豆、玉米麵鍋貼。

簡簡單單,原汁原味。

今天,還是我第一次見莊子裡來人。

這些人,在京郊最近一處莊子提前一日住下,淨身沐浴,修須理髮,又換了新衣,今早才進京入的王府。

女使端著托盤轉了一圈,將幾樣吃食都分了。

我笑著對他們說,“大家都不要拘謹,這就是周總管所說的外來作物,都嘗一嘗。”

管事的還好些,都出入過王府,見過場面,我叫他們吃也就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