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科隆伏擊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將近入夜時,艦隊航速緩緩減慢。
兩艘80噸級戰艦在夜色掩護下悄然脫離艦隊,快速向著科隆方向行駛。
接下來的幾日,艦隊航行變得拖拖拉拉,忽兒向左,忽兒向右,給人的假象似乎是在不停校正航向。
兩日的路程,花了五日才趕到科隆海域。
如果將呂宋群島,科隆群島,巴拉望群島割裂為三份,不起眼的科隆群島居中,呂宋群島在東,巴拉望島在西,將水道一分為二。
艦隊將面臨兩種選擇,走東部水道南下則為香料群島、安汶方向,走西部水道則為巴拉望、渤泥方向。
我推測,如果這個時候艦隊轉向西,身後的尾巴可能會一分為二,一艘繼續盯梢,一艘則會返回馬尼拉報告。
最終選擇,艦隊走東部水道,加速向南航行。
主桅杆瞭望臺上,瞭望手每隔一刻鐘就會打旗語更新訊息。
如果身後的尾巴能夠放棄跟蹤,返回馬尼拉,我也不願意多事,相比於作戰,我更願意談判。
然而即便艦隊選擇了東部水道,可惡的紅毛夷仍舊沒有放棄尾隨。
這種行為在海上航行中,幾可視為敵對。
行約四十里,顧長雲面帶興奮的向我報告。
“殿下,敵已入埋伏圈,可以動手了。”
這還是我第一次指揮海上作戰,難免緊張,但最終我還是一拳砸在桌案上。
“傳吾王令,即刻調轉航向,圍剿敵船!”
行動開始,旗艦鐘聲大作,令旗搖動。
呈兩列縱隊航行的艦隊在海上劃過一條優美的弧線,船頭向北,衝向身後的兩條尾巴。
盯梢的兩艘馬尼拉炮艦噸位很小,推測也就60噸級樣子,船速快,轉向靈活,必要時,還可以帆槳並用,加速逃離。
這種船型往往用來追蹤敵船或者追殺殘敵,極為難纏。
果然,當艦隊轉向時,這兩艘船也跟著轉向,向北逃離,但船速並沒有達到極限,有恃無恐!
這種糾纏是海上作戰的常態,太過龐大的戰艦往往拿這種快船沒有任何辦法。
兩塊狗皮膏藥,今日一定要將它們撕下來!
只追了幾里,前方便傳來轟隆隆的炮聲。
埋伏在科隆群島內的兩艘水虺級炮艦衝出水道,截住兩艘逃竄的馬尼拉快船,正在展開炮擊,緊接著便傳來密集的槍響。
我緊握拳頭,掌心浸出汗水,眼眸極力向著戰場方向眺望。
這本應是一面倒的戰鬥,但我仍舊控制不住的緊張,瀛王府水師雖然訓練強度極大,但相比於有著百年海軍歷史的西班利亞,想來還是有著差距的,我不能確定這個差距有多少。
唯二能廖以自慰的,瀛王軍的武器相比馬尼拉要精良,紀律性更加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軍所不能相提並論的。
哦,還有一點,馬尼拉手中的基本力量是二鬼子偽軍,真正的核心力量也有限,不然也不會只來了幾艘荷蘭武裝商船,便將馬尼拉搞的焦頭爛額。
之所以被傳的不可戰勝,只不過是因為東亞海軍的武力值太過不堪,才成就了紅毛夷的威名罷了。
泥塑的將軍,幾棍子下去也許就碎了。
我是這麼推測的,需要慢慢去驗證。
當青虯號趕到戰場時,一艘水虺級戰艦已經纏住了敵船,正在展開殘酷的接舷戰,而另一艘敵船則在藉助風向試圖逃竄。
青虯號並沒有參戰,在顧長雲的指揮下,大艦構築包圍圈,三艘80噸水虺級戰艦先後加入戰場。
一艘去支援接舷戰,兩艘去堵截那艘正在放風箏的敵船。
孫元化雖然精於鑄炮,但同我一樣,也是第一次觀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