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浸染(第4/5頁)
章節報錯
怒哀樂常常無人問津,他們心中的苦痛無處訴說,遭遇的冤屈也難以得到伸張。於是乎,這些小人物們只能默默忍受著生活帶來的種種磨難,獨自咀嚼那份苦澀。
那麼,為何人類會被稱為具有“向群性”的智慧生物呢?這或許要從我們漫長的進化歷程說起。在遠古時代,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各種兇猛野獸的威脅,單個的個體很難生存下去。只有依靠群體的力量,相互協作、共同應對困難,才能夠增加存活的機率。這種對於群體的依賴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天性,深深地烙印在了人類的基因裡。
而社會主義則更是將這種群體性利他主義上升到了理論高度,並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同時,還誕生了許多與之相關的文學著作,深入探討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係。在這套理念中,群體利益被視為高於一切,它代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忽視個人利益,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為了實現整體的良好態勢,可能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上犧牲個體利益的決策。畢竟,當所有人都能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時,最終受益的將會是每一個身處其中的個體。
然而,與此相同的現象也發生在了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英雄主義主題的藝術電影在近些年來明顯地遭遇了部分觀眾的冷遇。曾經備受追捧的個人英雄主義似乎正悄然從話劇舞臺上退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的趨勢——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如同螞蟻一般,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群體的力量去更為便捷且高效地完成各種艱鉅的任務。
對於我們廣大的觀眾而言,或許唯有在那昏暗的電影院裡,才能目睹那些彷彿無所不能的英雄們在銀幕上展現出令人驚歎的身手與英勇無畏的精神。只可惜,這類看似強大無比的英雄主義武打片,如今已漸漸在競爭激烈的影視市場中失去了昔日的輝煌,逐漸被邊緣化。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仙偶劇以及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開始受到更多人的喜愛。畢竟,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要面對諸多殘酷的挑戰與困境,日子過得已然艱辛萬分。因此,觀看一些超脫塵世、不沾人間煙火氣息的諸如“小歡喜”“小確幸”“小團圓”之類的輕鬆喜劇片,便成為了大眾緩解內心對於戰爭恐懼以及生存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當人們所接觸到的真實世界越顯冷酷無情時,他們在欣賞藝人們於佳節時刻使出渾身解數來逗樂百姓、營造歡樂氛圍之時,也就會感到愈發的愉悅和放鬆。。
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深知自己的身體需要保持健康,那是生命得以延續的基石;同時,他們也明白自己的心靈渴望得到慰藉,那是靈魂棲息的港灣。然而,現實中的人們卻總是如同陀螺一般不停地旋轉著,整日忙忙碌碌,彷彿永遠無法停歇下來。
他們不敢輕易放下手中的忙碌,生怕一旦停下腳步,就會被無盡的虛無所吞噬。這種恐懼如影隨形,讓他們在疲憊不堪時依然咬牙堅持。於是乎,無論是選擇步入婚姻殿堂的女人,還是堅守單身生活的女子,她們都可能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沉浸於深深的懊悔之中。或許是後悔當初的抉擇,又或許是遺憾未曾勇敢嘗試另一種人生道路。
而對於男人們來說,賺錢成了他們肩頭沉甸甸的責任與負擔。那些賺到錢的男子,或許會埋怨自己失去了太多陪伴家人和享受生活的時光;而尚未成功賺取財富的男士,則會對自身能力產生懷疑,不斷地抱怨命運的不公。
但即便如此,我們仍要學會灑脫一些,讓自己盡情地去釋放內心的情緒。畢竟,那永不停歇、馬不停蹄流逝的時間,不會因任何人的悔恨、抱怨或糾結而稍有停留。它一如既往地向前奔跑,將過往的一切都拋諸腦後。既然如此,何不趁著此刻,拋開束縛,肆意揮灑屬於自己的精彩呢?
她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