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錫蘭(第2/5頁)
章節報錯
高達數萬兩,為數眾多的私商則獲利不詳,恐怕也不會少於西洋商行的收益。
但紅石城不在礦區,礦區位於中西部河流以及中部山脈,控制在葡人以及康提人手裡,瀛州商人只能被動的從康提人手中購買原石,甚至付出更多成本購買加工後的寶石。
將勢力延伸至礦區,擁有自己的礦脈,一向是紅石城人所渴望的,奈何實力不允許,一直也沒能達成目的。
此外,島上的肉桂品質極佳,很大一部分被葡人運去中東,歐羅巴兜售。
而廣受大明人喜愛的則是象牙,這玩意有多少在大明也不愁銷路。
且不說錫蘭島的戰略價值,單單這座島上的物產就值得令人駐足。
幾日開會接見,瞭解各方訴求,劉時敏對於如何治理錫蘭有了初步想法,只是拿著最終遞上來的統計資料,又有些頭疼。
不算他帶來的新軍,也不包含馬六甲海軍。紅石城原有大明籍僱員86人,現有51人;原有大明籍僱傭軍735人,現有498人;留在紅石城經商討生活的大明人547人。
為什麼要統計這麼精確,自然是有事拉人一起上。
好吧,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奴僕數量,整個紅石城有各類奴僕將近兩千人,是大明人口的兩倍,其中五百為僱傭軍,餘下則為私人奴僕。不誇張的說,60%的大明人擁有奴僕。
這些奴僕並非錫蘭人,而是來自於南天竺,按紅石城人的說法,天竺奴僕順從乖巧,對主人極為忠誠,用過的都說好。
能不好用麼,滿城的娃子都是混血,沒一個看著像正經大明人。
舍此之外,紅石城西門原本是有市集的,聚攏著過千僧伽羅人,包括並不限於各類工匠、商人、手工業者,正是透過他們,大明商人才能源源不斷的獲得貨物銷往南洋以及大明。
戰爭雖然使集市受損嚴重,但倪天寶告訴劉時敏,附近的僧伽羅人、泰米爾人很快又會重新蜂擁過來。這一點也不奇怪,為了吸引勞動力,紅石城總是要比土著老爺要慷慨一些。
這話劉時敏是相信的,走過路過,土著總會投射過來卑微中帶著崇敬又狡猾的眼神,期盼著能被城內的黃皮老爺選中,鹹魚翻身,結束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的慘日子。
仔細想來,這紅石城不就是香山澳的翻版麼,只不過城頭變幻大王旗,現而今作威作福的是大明人。
好吧,這也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大明人太少外族人太多,無論僕從看起來有多麼的忠順,劉時敏始終覺得不妥,但短期內他又毫無辦法。
對於土著的管理,紅石城也極為粗放。歸化完全依靠生殖,城中甚至沒有一座普及官話的學堂,以至於許多混血兒說起官話來帶著濃郁的咖哩味,說話都困難,更遑論識字讀書了。
在抵達紅石城的第九日,第一任錫蘭總督劉時敏頒佈若干政令。
第一,在紅石城控制區推行裡甲制,設甲長、里長,負責抽丁輪役,徵收賦稅。
轄內共有14個自然村,一村設一里長若干甲長。
里長甲長自然從那些村望中篩選,至於願意與否就不是他們說的算了,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做紅石城的官不吃虧,許以在紅石城內定居、經商特權,其待遇同大明人等同。
嗯,也就是說做紅石城的狗腿,就能在名義上享受到國民待遇。
第二,頒佈婚姻限制令,禁止大明人同低種姓以及賤民婚配,如有違反,罰銀鞭笞,遣送歸國。若有媾和產子,則子不落瀛州戶籍,無財產繼承權。鼓勵同土著中高種姓聯姻,子嗣生即承認為大明人,待遇無差。
為什麼這麼霸道?睡哪個女人也要去管。
這就要說一說南亞的瓦爾那制度,這一套等級森嚴的鄙視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