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太軸,沒轉過彎來。

現而今這地方屬安南國新安州,州城就在原新安所遺址,位在下龍灣東北九十里。為了隱藏行程,艦隊是從外海切過來的。安南國雖小,但當權者同大明掌權者腦回路一樣,重視陸權,對沿海控制稀鬆。這也令朱常瀛鑽了空子。

雖然如此,威脅還是有的,下龍灣西三十里,有安南軍鎮稱安邦。這個鎮,同大明衛所如出一轍,軍屯附帶警戒防衛。

跨過安邦鎮,就算安南內陸,黎朝的精華膏腴之地,紅河三角洲!

也無怪乎廉州府上下官員都對朱常瀛的計劃表示擔憂,距離安南腹地太近了,鄭氏豈能坐以待斃?

但朱常瀛不這樣想,消除自身威脅的最好辦法就是對敵人造成威脅,雖然安南仔頭鐵不容易唱征服,但安南地形就如香腸半根,海岸線綿長,從海上偷這貨的老家簡直不要太容易。

當然,前提是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這不巧了麼。

會議內容涉及繁多,警戒、防衛、搜尋、建城,後續補給運輸......都要有具體而詳盡的安排,各部負責人簽字按手印,誰做不到,也就不要怪朱老七辣手無情。

每一個專案都至少有一份計劃書、進度表、評估報告,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空口白牙大忽悠?

朱常瀛只有一個字,滾!

兩件事爭論最多。

第一件為將城池建在哪裡?

初步的勘查極為粗糙,不可能考慮水源、土質、取材等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勘查。但時間上不允許拖延,灣內就有兩個漁家村落,或許早就有人徒步跑去安邦鎮報告去了,所以在安南採取行動之前,一定要把防禦體系支起來。最終,敲定在兩座半島同時動工,修建臨時炮臺基座。

第二件為補給運輸。

以朱老七的宏偉藍圖,一個廉州府來供應物資顯然不足,雖然朱老七是從商人手裡買而非強徵,但人口同生產力就擺在那裡,有些錢不是商人不想賺而是沒那個能力。好在還有第二個補給選擇,瓊州府。

現在的瓊州府怎麼樣?朱常瀛原本以為那地方是窮鄉僻壤,但當來到廣東,調取資料查閱過後,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自萬曆12年起,瓊州府年繳糧賦八萬石,僅次於廣州、肇慶兩府,而戶籍人口只有25萬,不足廣州府的零頭,簡直造假造的離譜。艦隊航經瓊府,朱常瀛雖未下船,但觀府城氣象,遠比廉州府要強得多。

一番商議,朱常瀛派出人手前往瓊州負責採辦。有兩府供應物資,想必足以支撐建城所需了。

一夜無話,第二日天似亮未亮,整個營地便被號聲充斥,起床開工!

商船解除安裝物資、巡邏船巡邏隊探索周邊,士兵同工匠更不能閒著,伐木取材,建設臨時營地。

朱常瀛抖擻精神,頂著晨曦露珠,親自檢視兩座半島。

西半島山勢綿延起伏,叢林密佈,不能深入,靠近海峽處地形反而相對平坦,草木兼有,勉強可行。堡壘就只能建在此地,工匠的勘查沒有錯,想要把火炮放在山頂?想都不要想,山高雖不足百米,地勢也不陡峭,但林木藤蔓密集,落腳都難。即便腳下的這片平地,清理起來也不容易,草木太繁茂了。

朱常瀛試著點了幾堆乾柴,溼氣太重,火勢完全沒有擴散的趨勢,乾柴燒盡,火也就滅了。只能暗暗感嘆,地理決定論是有道理的,南洋之所以到處都是窮逼,或許也不是人家懶,而是土地開發起來太費勁。

“殿下,許是露水太重,午後再來試一試?”

朱常瀛沒有理會張二虎,而是把目光看向岑大壽。

“你自小在山中長大,有沒有好辦法?”

岑大壽咧嘴苦笑,“沒有,就只能多鋪乾柴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