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三日。

項鵬飛、姚定邦、柳敬開、曹爽、胡爾巴、忽勒、德日勒、巴力卡、巴亞、穆克西。

人太多火炕坐不下,一堆人圍在壁爐旁,邊喝茶邊討論後日烏拉大會細節。

壁爐裡松木燃燒熾烈,整個房間瀰漫著松香。

朱老七很喜歡這種味道,比各種香料混合出來的刺鼻氣味不知強過多少。

“計有十四個村屯響應召喚派人參會,七個村屯婉拒。三名薩滿八名獵頭已先一步趕至,就在寨中。”

“各類賞賜備齊,只等當日朝覲殿下之時頒發。商行幾位執事也已趕來,籌備了部分商貨以備交易。”

柳敬開將拿過幾頁檔案交給朱常瀛。

“殿下,這是貨物清單以及貨價,貨價分內外兩種,兩者相差15%。凡入我盟者優先交易,半日後方才允許無關人員進入集市。生產工具以及武器則不對非我盟成員售賣。”

“會場設有稅官監察,有違反政令私下與外人交易者,罰銀貨價五十倍,三次累計則取締交易資格,驅逐出永寧。”

朱常瀛看過附帶條款,微微頷首。

“再加一條,生產工具以及武器,入盟村屯如不經允許轉賣非我盟者,禁止交易一年。”

“好!”

朱常瀛轉頭看向忽勒,“條款要廣而告之,確保所有獵頭以及薩滿清楚明瞭。不僅要清楚明瞭,還要簽字畫押,免得將來哪個說沒聽懂不明白。”

“殿下,有關牛錄各秩俸祿,暫定旗丁每年六元,班長八元,排長十二元,額真三十元,每半年一發放。軍功賞賜繳獲分配與正規軍等同。”

“訓練,除每月抽出五日集中整訓之外,各村屯依實際情況自行安排。”

“本次與韃靼戰鬥有繳獲部分盔甲武器,除軍功分配之外,還有剩餘,殿下可在會上酌情賞賜。”

從項鵬飛手中接過檔案,朱常瀛仔細看過。

後世人總以為沒有火槍大炮的年代,普通人造反相對容易,似乎普通百姓扛起鋤頭也能同官軍對著幹。

大錯特錯,一支訓練稀鬆的軍隊殺起百姓來也如同割草。

比如那乃人、乞列迷人,男人打獵都是把好手,不還是被韃靼人殺的沒有反抗能力麼。

盔甲防具,適合戰鬥的刀槍,殺人技巧,戰鬥配合,所有這些疊加起來所產生的差距令普通人窒息。

冷兵器裝備,尤以盔甲為重,大明不禁刀槍弓箭但禁盔甲。

北疆對盔甲更為看重,據說建州有所謂巴牙喇,也即精銳勇士,身披三重甲,內有鎖子甲、中有棉甲、外有鐵甲,三件鎧甲加起來少說也有八十斤重。

這玩意別說弓箭,尋常口徑火槍也幹不透。

當然,三件鎧甲也不是誰都能穿的,普通人穿上站都站不起來,非真正勇士不能夠。

朱常瀛曾親自試穿過,最多戰鬥十五分鐘,然後人就軟了。

朱老七當真想見識一下,這所謂的巴牙喇是怎麼戰鬥的。

總之,鎧甲極為珍貴,哪怕關鍵部位墊鐵片的棉甲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擁有的。

“德日勒,你可知為何牛錄的俸祿比正規軍要少很多?”

“臣知道,項將軍已經同臣解釋過了。”

“那就好,如果你等的族人要拿全餉,就需暫時脫離家庭,參軍入伍。我要強調,我對薩哈連烏拉所有人同等看待。”

“你,還有你們,要同所有來人解釋清楚,我不希望看到有人因為此事而產生任何誤會。”

“罕王的公正同憐憫,我們所有人都看在眼裡。”德日勒躬身道,“您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如果有誰敢對您不敬,我德日勒第一個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