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馬六甲亂局(第2/4頁)
章節報錯
出所,尤其在馬六甲半島,每一座警署其實就是一座小型堡壘,防衛森嚴,武器齊備。
當夜,於警署爆發戰鬥,烏合之眾聚集起來容易潰散的更快,一頓亂槍,還沒有展開肉搏便做鳥獸散。
警署一面派人求援一面追擊,又打死打傷抓了好些暴民。
天明,縣守備隊前來增援。
此時案情又有變動。
據案犯交待,文丁有鄰村名良令,有景教阿訇違背法令暗中於家中集會傳教,宣揚所謂教徒高人一等,異教徒都應為奴等等荒謬極端教義。
守備隊長不敢怠慢,在遣人上報的同時,前往良令拘拿嫌犯。
結果還是晚了一步,阿訇逃跑,守備隊只抓住其一部分家眷。
那阿訇躲進山中,召集信眾,於兩日後公然舉旗造反,號召教徒反抗瀛州統治,消滅所有異教徒。
戰爭就此打響。
只不過這一次沒有外部勢力介入,或者說還沒有來得及介入,便被馬六甲駐軍強力鎮壓。
殲敵三百人,俘虜近千人,若將家眷一併算在內,則牽連五位土著首領,七千人眾。
這是公然造反,案情嚴重,馬六甲總督府不敢擅自處置,將卷宗送至王府,報請朱常瀛最終裁決。
朱常瀛實在是討厭死了一神教,幾番思索,提筆批示。
首惡絞刑,脅從發配濟羅羅島,家眷為奴,分散各地發賣。
這個濟羅羅島,是瀛州境內最大的硫磺產地,火山口終日煙塵滾滾,氣味刺人鼻息,自山頂礦區至山腳轉來轉去十幾里路,牲畜不能行,全靠人力。
礦工每年都在死,便是活著的,進入礦區之後大抵也就十幾年壽命。
總之,進了濟羅羅島的,都是耗材。
這玩意也不只瀛州這樣幹,哪國的硫磺礦都一個鳥樣,犯人、奴隸、叛亂者的最終歸宿。
至於女人,還是可以再利用的。
女人沒有國籍,同理,她們的信仰也隨風搖擺,幾年奴隸生涯,什麼信仰也塌了。待有了孩子,沒準還能逆天改命,比之當下活的還要舒服。
好吧,其他她們怎樣遭遇也不重要,朱老七更在意國內男女比例失衡問題。
想了想,朱老七又加了幾句批示。
所收繳土地平價發賣,六成歸漢民,四成歸土著,但必須為歸化之土著,使之知我瀛州一體待人,凡為順民必得善待。孤會派人核查監督,毋生別唸。
話說這麼殘酷的鎮壓,也算毫無人性了。
但真實的情況卻是那些一神教國家對待異教徒的處置更加禽獸,誰也別說誰。對此,朱老七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想想後世各種亂,朱老七決心這輩子便把事做乾淨了,不能給後人留下麻煩。
一個宗旨,在馬六甲半島瀛州領地內必須徹底剷除一神教信仰。
雖然如此,但朱老七自認還是有仁慈一面的,放棄一神教,吃幾片豬肉,做瀛州的順民,那就是自家人。
自家人就要一體對待,有了好處也要分潤。這也算是對歸化的一種刺激政策吧。
放下奏報,朱常瀛拿起一份貢品清單。
凡瀛州附屬國、保護國,每年一貢。與大明不同的是,貢品乃是明文規定,而且不需回禮。說簡單點,就是保護費。
回不回禮,要看各國表現,評估之後有獎有懲。
這也是當今國際通用模式,強大之於弱小,我不打你就是恩德,你要學會感恩,而這份恩德不是幾句話就能解決的,需要實實在在的利益。
厚往薄來,這種事朱老七不幹。
幾百年之後的現實證明明清朝貢模式雖能博個好名聲但也就是自嗨,外人沒一個感謝的,還笑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