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丁師傅紡紗機(第2/4頁)
章節報錯
個億也不多。
“是不錯,回頭拿幾匹做床單,綢子做的太滑,我不喜歡。”
“殿下,吳天佑可說這種墨西哥棉產量如何?”
“據他說,產量也是高過我大明棉花的,而且高出許多。不過水土不同氣候不同,總要試種過才知道。”
程夫人笑眯眯,“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大明人有福了。”
一路聊著來到東港柳娘子紡紗廠。
柳娘子帶著兒子兒媳親自在門口迎接,一同的,還有十幾位棉商布商。
禮畢,朱老七夫婦被請入院中。
廠子依河而建,圈地五畝,場院裡滿是竹架,晾曬著密匝匝粗胚。
“你這廠子有多少人?”
柳娘子急忙回道,“回殿下,廠子裡有83人,都是簽了契約的,絕沒有奴工,也沒有童工。”
“別緊張,我就隨口一問。”
走進廠房,朱常瀛訝異道,“竟都是新式紡紗機?有多少臺?”
“都是夫人恩德,提點犬子,我家於前年更換了32臺丁師傅紡紗機。”
這位丁師傅,朱老七還真知道,此人曾經是某船廠大匠作,當下在船務大學堂任教。四年前,此公受人委託改造紡車。經他改造的紡車,即為丁師傅紡紗機。
我大明紡車大抵有三種。
一種居家自用,手搖或者腳踏紡紗,一個人就能操作,一次紡紗一根,一日大概紡紗三兩。
一種為黃婆婆紡紗機,一次紡紗三根,至多五根,兩人操作,一日大概紡紗一斤。
一種為水力紡紗機,一次至多可下錠36個,日紡料百斤!只是可惜,水力紡車結構極為複雜,而且只能紡麻紡絲而不能紡棉。
而丁師傅紡紗機,手搖、腳踏、水力皆可,一次可下八至十六個紗錠不等,日紡紗三十斤以上,且只需一人操作。如果兩人操作,效率更高。
朱老七也不知道這玩意是否與傳說中的珍妮紡紗機類似,應該就大差不差吧。
總之,紡紗效率直接拉昇至少三十倍!太特麼嚇人了。
工業司早將丁師傅紡紗機設立為專利,頒發獎狀授予獎金,授權制造,禁止出口。
《專利法》灜州也有,包含在《商律》之中。但不能說沒有作用只是說作用有限。一則朱老七沒有當大明的家,難以推行全國。二則大明疆域太大,有人仿製也很難被發現。
雖然如此,卻不能不設,獎勵就是一種態度。
至於約束,還是要靠行會商會自律、同行檢舉揭發,專利所有人提告。總之,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
柳娘子家的十二錠紡紗機,還真就是透過正規途徑買的,因為王府就有兩臺,商標材質如出一轍。
只不過王府那兩臺就是儀式品,如同朱老七的專用銀鋤頭,大禮儀時做給旁人看的。
男耕女織嘛,瀛王夫婦要做表率。
工房裡異常嘈雜,機杼聲伴著紡錘的轉動聲尤為刺耳,陽光灑下,棉絮飛揚,朱老七的鼻頭髮癢,強忍著才沒有打噴嚏。
左瞧右看,織工清一色的年輕女子,看鬢角眉梢,大抵都是結了婚的,成熟中伴著青澀。
朱老七每每走近,便羞澀的低下頭,亂糟糟行禮,動作雖略顯卑微笨拙,膚色容顏也毫無修飾,但朱老七卻看她們很舒服。
那是一種樸實的美。
“柳老夫人,你覺著用口罩遮掩口鼻,是否對織工更好些?你最好也要佩戴口罩,棉絮飛入肺腑,對身體不好。”
老太太急忙應聲點頭,“殿下教訓的是,是老婆子疏忽了。家順,把此事記下,趕明兒就裁剪些口罩。”
“我也是隨口一說,嗯,你能聽進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