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誰為國賊?誰是小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633章 誰為國賊?誰是小人?
眼前的男子,大約三旬靠上。
一襲月白色鶴氅披身,頭戴綸巾,容顏俊美,風度翩翩,絕對能稱得上是一位美男子。在他身邊,還跟著一名男子,年齡也在三旬靠上。曹朋認得他旁邊的男子,赫然正是龐山民。
而走在前面的男子,他看著眼熟,卻有些想不起來在何處見過。
“友學,羊冊鎮一別經年,別來無恙!”
男子面帶儒雅笑容,令人如沐春風。
羊冊鎮?
曹朋頓時想起來了眼前男子,連忙上前幾步,躬身行禮,“學生曹朋,見過水鏡先生。”
司馬徽!
曹朋重生之後,認識的第一個三國名人。
當年,他在中陽鎮怒殺成紀,被迫隨同家人逃離家園,前往棘陽投奔鄧稷夫婦。不想風雪交加,在途經羊冊鎮的時候,曹朋遇到了兩個人。也正是這兩個人,改變了曹朋的命運……
一個是龐季,也就是龐德公的哥哥。
另一個便是眼前的司馬徽,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司馬德操,水鏡先生,諸葛亮的老師。在十年前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曹朋以十勝十敗論,而令司馬德操與龐季對他心生重視。隨後,才有了司馬徽贈車之舉措。也正是因為那輛馬車,使得曹朋一家在棘陽站穩腳跟。雖然後來遭遇黃射的迫害,但司馬徽給予曹朋的幫助,算起來猶甚於龐德公,曹朋怎能不敬。
司馬徽也在上上下下打量曹朋,心中感慨萬千。
當年一念之差,未得良才而授之,如今想來,卻是後悔無窮。
曹朋還車的時候,龐德公二話不說,便贈與尚書與《詩》《論》。司馬徽當時就是猶豫了那麼一下,結果被龐德公搶先。既然龐德公要收曹朋,司馬徽也不好相爭,並沒有太多後悔。
要知道,他返回襄陽之後,諸葛亮便拜入水鏡山莊。
時山莊之中,有臥龍鳳雛,更有水鏡四友,司馬徽能有什麼遺憾?可不久之後,曹朋以一篇陋室銘而聞名天下,司馬徽便有些後悔了!古人講‘德行’二字。德為先,行在後。也就是說,你有沒有真本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德行……陋室銘,正恰恰應和了這個‘德’字。
隨後,曹朋拜師胡昭,又***蓮說。
司馬徽得到了文稿,扼腕長嘆。
一晃十載,昔年那個羊冊鎮瘦弱少年,而今已成為天下人所熟知的曹三篇,曹八百。論聲名,曹朋的才名未必遜色司馬徽。而他征戰涼州,治理河西,將西北打造成一個富庶之所,也使得司馬徽為之讚歎。
見曹朋一如十年前恭敬,甚至執弟子禮,也讓司馬徽感到很開心。
“友學,機伯此次行事有虧德行,卻並無私心作祟。
他畢竟有大才學,在荊襄甚有名聲。若友學一怒而斬殺機伯先生,只恐會受世人指責……友學莫忘記,當初禰衡之死,乃前車之鑑。我厚顏懇請,友學饒過機伯父子,於友學而言,並無害處。”
曹朋,激靈靈打了個寒蟬。
他猛然向伊籍看去,突然間明白了,伊籍剛才為何破口大罵。
伊籍是個極具風度的君子,口碑甚好。而今卻口出汙穢之言,與他以往言行頗有不同。一開始,曹朋以為他是因為失敗所以才會如此。可司馬徽這一說,他猛然醒悟了伊籍的真正用意。
伊機伯,你好算計!
荊襄是一個文風極其鼎盛的地方。
在劉表的治理下,荊州雖說不得是風調雨順,國富民安,但這文風之盛,未必就遜色於潁川。君不見,徐庶、石韜、孟建、崔均四人紛紛來荊襄求學,不正是因為這文風的鼎盛嗎?
這裡聚集了太多名士,人言荊襄名士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