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發報,讓他們陸續分批移民一萬人過來。

在土壤最肥沃、灌溉最方便的地方,建設了一些農場,其它地方,讓那些哈密百姓自己開荒種地。

剛開始,這些百姓完全不相信,幹活還可以拿到工錢,報名的人不多。

但當每天這些幹活的百姓都能掙到工錢拿回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進來。

朱雄英又給哈密留了大量的糧食等物資,跟知府矢萊溫,以及大明派遣的官員和駐軍深入交流了幾天,將剩下的事交給他們。

他帶領五百錦衣衛,開著裝甲車,繼續向西進發。

劉真在哈密留了三千騎兵,帶領剩下的騎兵,跟隨朱雄英,繼續向西。

在鄯善、吐魯番、輪臺、石河子等地,朱雄英剿滅了當地的察合臺汗國的駐軍,用同樣的方法,收服了當地的百姓。

同時,徵發了大量的倭人勞動力,沿途修建公路,雖然暫時無法鋪水泥,但土路也要儘可能寬敞平整。

這些地方,除了種植小麥之外,還大面積種植土豆和棉花,他要將這裡建設成大明最大的棉花基地,後面還要在這裡建設紡織廠。

這兩年,朝廷早就大力開發了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糧食豐收,源源不斷的糧食可以供給西域。

幾個月後,大軍抵達伊利,這裡是目前東察合臺汗國的都城。

因為哈密國離中原較近,所以漢文化在哈密國有一定影響。

但是東察合臺汗國純粹就是草原遊牧民,所以,不可能實行哈密國一樣的策略。

朱雄英帶領大軍包圍伊利城,沒有藉口,也沒有喊話,直接命令一百多門迫擊炮向城內猛烈開炮。

“轟轟轟。”

猛烈的炮火足足炸了半個時辰,整個城內很快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整個城池成為一片廢墟。

與此同時,幾百輛挖掘機等機器開始工作,一萬倭人勞動力也已經到達,開始了伊利城的重建工作。

朱雄英坐鎮伊利城,命令何大壯和劉真帶領大明軍隊開始在周邊掃蕩,將所有拿著武器的人全部消滅。

同時,在每個居民聚集區和軍營,也設定糧食分發點,那些沒有糧食的百姓可以經過詳細登記後,按月領取基本的口糧。

透過這種方式,也詳細掌握了人口資料,安排一些看起來比較老實的當地人進行管理。

同時,大明的移民分批抵達,開始在這裡開荒種地。

明軍所到之處,察合臺汗國士兵根本不堪一擊,那些拿著武器的所有人全部被消滅。

剩下的人已經失去了反抗的勇氣和能力,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前來領取明軍分發的糧食,各級官吏就可以順理成章開始統治這裡。

那些大明的移民都有充足的糧食和各種物資,住著倭人建造的新房子,自然成了那些當地女子爭相嫁的物件。

不管是為了愛,還是為了生存,戰爭過後,當地慢慢恢復了生機。

伊犁河谷地帶面積很大,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各種水利設施也開始修建,大量的荒地也都很快開墾成良田。

朱雄英在這裡待了一段時間,他要將這裡建設成為西域的糧倉,確保整個西域駐軍的糧食供應。

他向朝廷請旨,在這裡建設了伊利布政使衙門和伊利都指揮使司,將整個西域納入大明實際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