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鐵骨錚錚的忠臣(第1/3頁)
章節報錯
既然重罰了馮勝,朱雄英還是想讓馮勝戴罪立功,把爵位掙回來。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開國六公爵: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和衛國公鄧愈。
此時,徐達、李文忠、鄧愈三人已經去世,李善長被滿門抄斬,常茂因犯罪被貶後也去世了,只剩下宋國公馮勝碩果僅存。
後來朱元璋又封湯和為信國公、傅友德為穎國公、藍玉為涼國公。
洪武朝一共只有這九個公爵,已經死的沒辦法,但在世的,朱雄英不想讓他們再死於非命。
“皇爺爺,既然重罰了馮勝,還是讓他戴罪立功吧。”
朱元璋想了想,點點頭。
“好吧,那明天朝會上,我們祖孫倆唱一段雙簧,讓馮勝記住你的恩德,也算是廢物利用吧。”
朱標笑道:
“父皇英明!”
朱雄英想想這樣也好,雖然他不需要,但也不排斥。
“皇爺爺,這次我們有這些先進武器,打敗李成桂,佔領濟州島養馬基地,佔領倭國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沒有任何難度。”
“既然馮勝這個老將出馬,其他人就選擇一些年輕的中低階將領,讓他們好好實戰鍛鍊一下。”
朱元璋笑道:
“你想用誰?直接說。”
朱雄英想了想,在靖難之役中,英勇抵擋四叔的那些將領一定得好好重用。
“平安,盛庸,鐵鉉,梅殷,徐允恭(徐輝祖本名,朱允炆登基避諱,改為徐輝祖)。”
朱元璋一聽這幾個名字,就來了興趣。
這些人他都知道,平安是義子平定的兒子,梅殷是嫡長女寧國公主駙馬,徐允恭是中山王徐達長子。
鐵鉉當過禮科給事中和五軍都督府斷事,才幹深得朱元璋欣賞,親賜“鼎石”作為表字。
盛庸也是都指揮使,也是年輕一輩的佼佼者。
但除了徐允恭襲爵魏國公,梅殷是公主駙馬之外,其他三人應該不會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名氣。
能被大孫記住的,肯定不是凡人。
“這五個人有什麼特別的嗎?能讓你這個六百年之後的人都記得這麼清楚。”
朱雄英說:
“四叔造反,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他們率領朝廷大軍抵抗,多次打敗四叔的軍隊,是大明朝的忠臣良將。”
朱元璋和朱標都認真地點點頭,將這五個人的名字記在心裡。
朱元璋感嘆道:
“盛庸、鼎石(鐵鉉字)、平寶兒(平安小名)都是咱寄予厚望的青年才俊,果然沒有讓咱失望。”
“選梅殷做寧國公主駙馬,咱也是看重他的人品和才幹,咱沒有看走眼。”
“只是,咱萬萬沒有想到,老四是徐允恭的妹夫,他竟然不幫他妹妹,依然站在朝廷一邊,實在是大大的忠臣。”
朱雄英想起他們的遭遇,也有些傷感。
“是啊,徐允恭多次打敗燕軍,四叔進入京城後,他也不去朝見新君,四叔親自召見,他也不發一言。”
“最後被革去俸祿和爵位,然後下獄,年僅四十多歲就去世了。”
朱標也感嘆道:
“允恭真是我大明朝的忠臣啊。”
朱雄英接著說:
“靖難之役時,梅殷駐守淮安,擋住燕軍南下的道路。”
“四叔派使者勸降,梅殷直接割了使者的耳朵和鼻子,對使者說,留下你的嘴巴,好讓你為燕王講講什麼叫君臣大義。”
“後來,四叔不得不從揚州繞道,迅速拿下京師。”
“得知允炆死了,梅殷在淮安為允炆發喪,追封諡號和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