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全民瘋了!狂想對策對抗干擾波(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那干擾波肆虐的星際空間,各文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科研團隊的實驗室裡,警報聲此起彼伏,儀器裝置閃爍著雜亂的光芒,資料如脫韁野馬般瘋狂跳動。江星辰和楚凌的臉上寫滿了焦慮,他們的雙眼佈滿血絲,緊緊盯著螢幕,試圖從混亂的資料中找出一絲規律。
“這干擾波太詭異了,完全打亂了我們的研究節奏。”江星辰眉頭緊皺,聲音中透著疲憊與無奈。
楚凌咬了咬牙,回應道:“不行,我們不能就這樣被打敗。大家再仔細檢查一遍裝置,看看有沒有辦法遮蔽這該死的干擾。”
抖音文明這邊,蘇逸塵在得知干擾波對科研造成嚴重影響後,迅速在抖音平臺發起了“全民獻策抗干擾”活動。他親自錄製影片,號召民眾發揮智慧,為解決干擾波難題貢獻力量。影片中的他,眼神堅定,語氣充滿感染力:“各位抖音的小夥伴們,現在我們的星際文明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科研團隊遇到了干擾波的阻礙,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也許你的一個小想法,就能成為解開難題的關鍵。快行動起來吧!”
這一號召如同星星之火,瞬間在抖音平臺上掀起燎原之勢。
一位名叫李陽的電子工程師,在自己的工作間裡日夜琢磨。他回想起曾經處理電路干擾問題時採用的遮蔽罩原理,靈機一動。李陽趕忙開啟電腦,錄製了一段詳細的講解影片。影片中,他拿著各種電子元件,一邊比劃一邊說道:“大家看,干擾波本質上也是一種電磁訊號,我們可以仿照電路遮蔽罩的方式,利用金屬的遮蔽特性,為科研裝置打造一個特製的遮蔽外殼。像這種高導磁率的金屬材料,能夠將干擾波束縛在其表面,大部分干擾波就會被反射回去,從而減少對裝置內部精密電路的影響。而且,我們可以在遮蔽外殼的連線處採用特殊的密封工藝,防止干擾波從縫隙中洩漏進入。”這條影片一經發布,短短几個小時內就獲得了數萬點贊和轉發。
還有一位在校大學生林曉,她擅長數學建模。在看到蘇逸塵的號召後,林曉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干擾波的頻率資料進行了複雜的建模分析。經過幾天的努力,她發現干擾波的頻率雖然看似雜亂無章,但在特定的時間間隔記憶體在著微弱的週期性。林曉興奮不已,立即在抖音上釋出了自己的分析報告影片,她在影片中展示著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和圖表,認真地講解著:“根據我的建模分析,干擾波在每10分鐘的週期內,會出現3次高強度的干擾脈衝,而在脈衝間隔的低谷時段,干擾相對較弱。我們可以利用這個週期性,編寫一個智慧控制程式,讓科研裝置在干擾波的波谷時段進行資料採集,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干擾對資料準確性的影響。同時,透過對過往干擾波資料的分析,我們還能預測下一次高強度干擾脈衝的出現時間,提前做好裝置的防護措施。”這個獨特的思路,引發了眾多科技愛好者的熱烈討論,也引起了科研團隊的高度關注。
一位資深無線電愛好者張華,也參與到了獻策行動中。他憑藉多年對無線電訊號的研究經驗,提出可以透過調整科研裝置的接收頻段來避開干擾波的主要頻段。張華在抖音影片中展示了自己自制的簡易頻段調整裝置,並詳細說明了調整的方法和原理:“大家都知道,無線電訊號在不同的頻段上傳播,就像我們調收音機頻道一樣,只要找到合適的頻段,就能避開干擾,讓裝置接收到更純淨的訊號。我透過對干擾波頻譜的分析,發現它主要集中在200 - 300mhz這個頻段範圍內。而我們的科研裝置通常有多個可調節的接收頻段,我們可以將裝置的接收頻段調整到500 - 600mhz,這個頻段相對較為乾淨,受干擾波的影響較小。我自制的這個頻段調整裝置,透過簡單的電路連線,就能實現對科研裝置頻段的快速調整,操作非常方便。”他的影片得到了大量網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