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水盡鵝飛走末路 煙消雲散奔窮途(第2/6頁)
章節報錯
破浮玉寨。孰知王婉兒於這次傳書後,竟杳無音訊,王世充苦等兩日兩夜,仍不見其迴音,他也不禁擔心起來,隱隱察覺這寨中必然有變,不然探密道之事無論成敗,早有訊息。王世充自覺拖下去也不是辦法,若在此耽擱時日一長,吳會二郡有義軍援兵趕來,這剿寇一事,極有可能功虧一簣,想到此處,他也顧不得許多,當機立斷,召集將士,又將攻下宣城以來收繳之戰實金銀盡皆取出,分來犒賞眾人,人人有份,激起眾士紛紛表示誓死效忠。人心振奮,鬥志高昂,此後王世充便集其精銳入山,直奔東瀑峽谷,打算不惜一切代價,強行攻寨,先剪除賊首再說,至於吳郡,還可再慢慢圖謀。
此時劉元進於寨中始終不見朱燮有訊息傳來,也是心急如焚。王世充隨時可能攻山,一直來充作義軍軍師的朱燮遲遲未帶援兵現身,多謀善斷的王婉兒也忽然不知所蹤,而魚蔓雲智謀較朱、王二人亦是不可同日而語,劉元進找不到人商議對策,也只能乾著急。眼看次日就是足足三日了,朱燮當初有言,若三日內無援兵到來,就是事敗,一想至此,劉元進心灰意懶,看來南陵一役慘敗,兵敗如山倒,此時確實已是窮途末路了。這一夜劉元進取了一壺酒,獨自徘徊寨中,且行且飲,酒入愁腸,醉意蒙上心頭,迷糊了腦海,似又現當初於寨中被人推為天子情形,何等風光,南陽、宣城兩捷盡納江東,又是何等輝煌,只是這過眼浮榮繁華,如今想來,如曇花一現,似泡影易滅,只南陵一敗,便一潰千里,落魄至此,今委肉虎蹊,朝不謀夕,還教他唏噓哀怨不已,只得連聲長嘆。
可劉元進正於寨中惝怏之時,忽聞谷口喊殺之聲傳來,不出片刻,又燃起火光沖天,照得夜空彤彤生亮,看來是王世充攻山來了。隋兵攻寨只是遲早事情,劉元進倒也不顯得意外,不過他此刻歷經南陵折戟沉沙,一敗塗地,已萎靡不振,頹廢至極,根本無心迎戰,他竟也不顧寨中兄弟死活,獨自往山谷深處東瀑方向跑去。劉元進倉惶跑至瀑前,穿過瀑布,直奔溶洞之內。那穿山密道確實在溶洞之中,只不過當時朱燮為誆王婉兒,故意走錯道而已。
劉元進轉過數個岔道,奔到一扇石門之前,即轉手去搬開門機關,哪知扭來扭去,石門卻紋絲不動。劉元進駭然色變,忙取來火把一照那機關,竟然早被人毀去,如何還能轉開石門!劉元進脅肩累足,瞠目結舌,朱燮曾經此出山去會稽尋救兵,可援軍始終不來,此刻又看見了這被損毀的機關,他這才恍然大悟,愕然明白過來,即使在谷中再等上個千年萬年,朱燮也不會回來了。
原來當日朱燮困住王婉兒,又帶人去了密道,也是劉元進先有宣城妄想稱帝引得朱燮心中不滿,後有查清管崇死因而至唇亡齒寒,他這就覺得劉元進也並非是個可以託心依靠之人。南陵之役慘敗後諸人逃亡至此,義軍勢力江河日下,劉元進一蹶不振,可朱燮還是胸懷鴻鵠大志之人,如何甘心就此衰亡。眼見劉元進惶惶終日,早已淪為個扶不起的阿斗,朱燮思來想去,終於罔顧昔日兄弟之情,下定決心取而代之,於是他藉機提出前往會稽搬取救兵之事,實則欲從密道脫身,遁回吳郡。這密道為應急逃生之用,石門內外同有機關,朱燮等人開啟石門後,便毀去暗道這一頭機關,又用另一頭機關封上密道,如此一來,東瀑峽谷除谷前一路以外,再無出谷之途,劉元進等人勢必於此等死。只要這邊劉元進被困死於天目山,朱燮就可名正言順地接手吳郡數萬兵馬自立山頭。況且峽谷險要,王世充攻山也非易事,多半兩敗具傷,此時他若看準時機從吳郡回頭攻來,自然又可重圖大事。
事到如今,朱燮生異心而叛走,且逃生之路已被堵死,劉元進方寸大亂,六神無主,於石門前彷徨徘徊一陣,無奈還是怏怏折回了谷中。時至夜深,谷口喊殺之聲驚天動地,鐵戈擊打之聲錚烈鏗鏘,看來兩軍正在血戰。如今上天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