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報偽喪妖言惑眾 誘驍敵甕中捉鱉(第3/6頁)
章節報錯
已快抵幷州地界,另一路乃是江都王世充,也已北上渡過了黃河,若是關內勤王大軍一到,雁門郡必是一番血戰,鹿死誰手,的確還是未知之數。不過以雁門這情形來看,此番隋突一戰,難免落得兩敗具傷,此刻需要擔心防備的,仍是遁走的叱吉設極有可能捲土重來,於是虯髯客遣出數名斥候,一面前往清涼山中繼續搜尋叱吉設下落,一面往南去查探雁門郡的形勢,而自己依舊留在懷仁積極備戰。
前往雁門去的斥候不足一日即回營來報,雁北有一路突厥大軍忽然拔寨而起,萬餘驍騎氣勢洶洶北上而來,看樣子不懷好意。聯想到叱吉設逃去不久,這路大軍多半是攻馬邑而來,此時敵軍人多勢眾,又是一鼓作氣,況且懷仁地處馬邑盆地之南,無險可守,在此與其正面交鋒顯然並非上策,虯髯客苦思一番,尚未想到破敵之法,只得遣人先往平城報魚蔓雲等加強戒備,自己則率軍往北退去,暫避敵軍鋒芒。
而此刻由時健俟斤統領的鐵勒六部,浩浩蕩蕩北上攻伐平城,本準備大幹一場,卻忽聞懷仁虯髯客前線人馬未戰先怯,望風而逃,時健俟斤不禁有些得意,暗自尋思著虯髯客言過其實,不過如此,便急欲擒殺了虯髯客為可汗報仇,也可早些了卻戰事,回娑陵水畔重塑鐵勒部,這便令其子菩薩為先鋒大將,領二千餘精騎先去奔襲平城,以期攻其一個措手不及。
菩薩雖然年少,可膽色武勇遠在時健俟斤之上,接過軍令,點齊兵馬,便直奔北去。這一路突進,如入無人之境,期間虯髯客聞訊,也曾派出數股人馬上來堵截,卻均是一觸即潰,根本無法抵抗菩薩這路先鋒軍。眼見虯髯客的兵馬如此不堪一擊,菩薩志信滿滿,麾下軍士鬥志昂揚,諸人乘勝長驅,直至抵桑乾河上游沿岸,依稀可望著遠處平城牆樓之時,天色已晚,菩薩這才停下腳步,依水就地暫歇一晚,打算養足精神,來日再全力攻城。
這一晚菩薩也不敢大意,命人於四野輪流值守戒備,自己則與眾將士軍士枕戈寢甲,倚馬而憩,以防敵軍出城夜襲。直至後半夜,忽然值守士兵匆匆來報,遠處平城內似有動靜,有一路人馬出城,正往此地而來,菩薩聞訊,立刻催起軍士起身上馬,準備迎敵。這邊菩薩這路精騎列陣方罷,對面亦有一隊數百槍騎擺開陣勢,為首走上一人,大聲喝道:“來者何人?”菩薩籍著夜色望去,只見那人紫發虯髯,揚起一柄烏金狼牙重棒,便蔑聲應道:“我乃鬱督軍山鐵勒東支回紇部時健俟斤長子菩薩是也,來者可是馬邑的虯髯客?”虯髯客聽罷,呵呵笑道:“老哥正是虯髯客,小哥不在雁門隨大汗征伐,來老哥的平城有何指教?”菩薩啐地一聲罵道:“汝這廝背信棄義,臨陣倒戈,害死大汗,看我來此取你性命!”說罷揮手一揚,抽出腰間偃月銀刀,當空舞起,煞煞生風。
虯髯客聽菩薩這一說,俄然一愣,隨即明白過來,必是叱吉設誹謗造謠,挑唆其間,鐵勒六部才會奔平城而來,不過此刻兩軍對峙陣前,劍拔弩張,他一個外族人無憑無據,再解釋也是徒費唇舌,虯髯客只是哼了一聲說道:“小哥這架勢不錯,可有沒真功夫,還得試試才知。”說著一揮狼牙棒,即率騎突上前來,兩軍廝殺至一塊。
混戰中虯髯客尋著菩薩,舉棒砸去,菩薩倒也從容,橫過長刀一撩,架開虯髯客的大棒。兩人刀棒你來我往,鬥了十數回合,虯髯客忽然賣了一個破綻,退出戰圈,衝著手下大聲喊道:“敵軍鋒芒太甚,先退入平城再說!”說著調轉馬頭,倒拖著狼牙棒,即往平城方向奔去,隨行一干槍騎聞訊,亦同是且戰且退。菩薩見虯髯客不過十數回合便倉惶敗走,便有些得意忘形,蔑笑一聲,即大聲喝道:“敵將休走!”說罷大刀當空一揮,即一馬當先,緊隨虯髯客而去。
菩薩率著千餘驍騎一路緊追不捨,及至平城城下,見平城西門大開,虯髯客領著殘兵一路落荒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