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是這麼想的,小五爺和劉叔作為窯廠的管事,下面教幾個學徒,既然我們有這個技術,那就多生產”

“將來把陶瓷玻璃銷往我們大南朝的各個州府,讓所有人都能用上,讓我們的玻璃陶瓷揚名立萬”周子墨眼裡都是雄心壯志。

李奶奶嚇一跳,直襬手“你們需要我們,我們就跟著幹,你們年輕還能折騰,能給你們幫把手我們也很滿足了”

“是啊,周少爺,生意做大成名肯定要擔風險,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一切也都是你們安排的,我們都聽你們安排”

這件事也就皆大歡喜完美落幕,具體人員還要等周子墨把這段時間生產出來的陶瓷與玻璃在京城先試試水,看看大多數中等人家的具體需求再進行調整。

當然了,說是讓每一層級的人用上,但最有錢的世家大族和腰纏萬貫的商戶提供的產品質量與樣式肯定不一樣。

顧小溪只是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提一些自己前世的經驗,其他具體事宜還是要周子墨去做。

周子墨帶著顧小溪跑了一趟,把山腳下的莊園買了下來,顧小溪還給重新起了箇中規中矩的名字,叫顧家園。

之前種在屋後面一大片的辣椒也移栽了過去,顧小溪之前都沒想起來,就算是火鍋底料什麼的,也都是李大虎教的。

反正之前看顧小溪弄一次他也就會了,沒必要再讓顧小溪折騰。

培訓員工除了新產品是顧小溪,李大虎也是跑前跑後比顧小溪要忙的多。

還有之前養的野雞野兔什麼的,現在住的院子也不適合養這些了,全都移居過去,地方大,還有周子墨指派的幾個管事住在那裡,也能給小山上的窯廠作掩護。

顧小溪想到食材儲存的問題,現在正是物資最豐富的時候,把之前買的20個小子從鋪面叫回來,在莊子裡後面連線小山的地方修建了一個佔地將近兩百平的地下窖。

用時將近半個多月,才把最基礎的地基牆面全部用石材與磚石鋪蓋好,後續又新增了一些木材把每個分隔開來,大差不差也夠用了。

顧小溪翻書檢視了許多儲存的方式,斷斷續續先把經久耐放的風乾晾曬往地下窖裡搬運。

自己也偷摸往空間藏了許多當季新鮮的食材,保證冬季店鋪裡面也能正常營業,自己也能滿足一家人的口腹之慾。

前世啥都沒有,這一世還是有喜歡藏東西的習慣,幾個夫郎也有所察覺,但是也沒多想,只認為是自己能力不足不能給自家妻主安全感,只能更加努力幹活表現。

沒多久,幾人送別周子墨,生活恢復了平靜,反正店鋪窯上幾個管事打理一切事項,顧小溪也樂得輕鬆。

兩個小的每天學院家裡兩點一線,她就帶著李大虎在城裡閒著到處逛,大多數時候還是喜歡往許郎那裡跑。

當然了,家裡還有兩個走科舉的呢,他們也不能大搖大擺往窯子裡跑,兩人做一番偽裝,別人也識別不出來。

周子墨走的時候又把趙謙帶上了,誰讓這傢伙就是專業走鏢的,安全可靠,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許郎也有些受夠了這傢伙的磨人程度,早就想把人踹出去了。

知道周子墨要回京城,需要找鏢局看護,當即把趙謙的行李連夜打包好,連人帶包裹直接關在了門外,還不許小廝放人進來。

哀求好久的趙謙見人沒有一點回轉的餘地,只能戀戀不捨一步三回頭的跟著周子墨走了。

當然趙謙是鏢局的少爺,縣城裡也有他們的分店,他想什麼時候接活就什麼時候接活,也就只有許郎也能管住他了。

很快,李小滿的童生第一場考試就要來了,顧小溪第一次參加科考,雖然上場的不是她,但也激動的不行。

雖說一家人就住在縣城,也不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