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戀青山停蹤留步 眷秀水依草結廬(第2/6頁)
章節報錯
瑛再是流連,也是徒增傷悲,她只得取出自己那柄琵琶,惜聲說道:“既是如此,小妹就以這曲琵琶贈別姐姐,若小妹了卻心事,必再來追尋姐姐。”說著玉指輕柔四弦,玲瓏之聲婉轉而起,經久縈繞二人心頭,這正是:
寒蟬切鳴悲風湫,南飛孤雁忍回頭。
琴絲易惹銷魂淚,青鋒難斷離散愁。
次日一早,楊玄瑛再次別過王婉兒,獨自一人下山而去。她這一路南下,走了數日,途徑餘杭縣,又渡過錢塘水,直至會稽郡。據說當年她二叔楊約被罷官後去了江南,最後於會稽失去音訊,楊玄瑛想要找她二叔,自然也只能從會稽找起。這會稽郡位於錢塘水以南,雖也同在劉元進義軍控制之下,不過此時義軍主力北在吳郡沿江延陵、丹陽一帶,南則在建安,會稽郡不處烽火前沿,也就顯得比延陵安泰許多。楊玄瑛入了郡城,於城中逗留了數日,知道二叔即使猶然健在,也必不會以真名示人,這找人之事,依舊毫無頭緒,無從下手,只能一再擱置。
這一日清晨,楊玄瑛又外出之時,看見街上有些混亂,百姓紛紛攜家帶小往城外跑去,她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隋軍已順利攻下蕪湖港,大軍正往這裡挺進。再看此時會稽縣城空虛,料得隋軍一旦攻城,克取郡城不在話下。只是不知此刻隋軍主力領兵將領是誰,宇文博如今正是隋軍中流砥柱,應該也在其中,想到此處,她心中竟然還略有些期待。不過轉念又想到宇文博一心護隋,與她志不同道不合,即使見面,也是徒增尷尬,況且二叔音訊全無,心中鬱結無人能解,往後何去何從,仍在迷茫之中,愁緒萬千,心煩意亂,她還不想見那些熟悉之人而憶往昔,這便回到客棧,收拾行囊,隨著逃難百姓一同出城去了。
楊玄瑛出了會稽縣城,無處可去,漫無目的地走了大半日,不知不覺已入了縣郊會稽山中,來到主峰香爐峰下。時值金秋,往山頭望去,只見香爐峰上,楓葉漫山,槭樹遍野,經秋霜一打,酡然生紅,燦若朱霞,豔堪緋花,惹得整山披錦戴繡,落虹簇華,直教人看得心生痴醉。楊玄瑛知道這會稽山乃是越中名山,當年夏禹封禪、娶親、計功、歸葬,皆在此山,而後自秦皇起歷代又有多位君王來此登山祭禹封功,她這便想著即來此處,不如登山一遊,於那山頂一覽湖海,或能讓人開闊胸懷,一想至此,她即折轉上山而去。
走了大半日,及至黃昏,行抵山腰,途經一個破舊道觀,楊玄瑛見天色已晚,便想入道觀借宿一晚。可她剛到道觀門口,裡面卻走出來一個道士,一見著她便咧開嘴傻笑說道:“大姑娘算命不?”那道士看樣子業已年過五旬,蓬頭垢面,短褐穿結,不修邊幅,還一副瘋癲之態。不過人家畢竟是道觀之主,楊玄瑛還是行禮恭敬說道:“小女子路過此地,見天色已晚,想要借宿一宿,還望道長行個方便。”那道士呵呵笑著說道:“本天師神通廣大,上知天文地理,下曉經史古籍,大姑娘命數如何,老道一算必準!”那道士說話顛三倒四,根本沒把她話聽在耳裡,看來多半是個瘋子,楊玄瑛也就不願再去招惹,搖了搖頭,便轉身欲走。可那道士卻纏著她不放,竟一把上來扯住她衣袖,含慍而道:“大姑娘不信?貧道師從元始天尊,盡得太乙神數精華,一看姑娘額頭青黑,必有難逃劫數!”楊玄瑛一聽到“太乙神數”幾字,俄然失驚,忙回頭問到:“道長既然知曉太乙神數,那可否算得小女子姓啥名誰,何方人士?”那道士裝模作樣一掐指,又哈哈大笑,指著她說道:“大姑娘姓劉,晉安人士。”晉安乃是南陳舊名,及至陳滅,早已廢了晉安郡,併入閩州,況且她口音一聽就是北方關中人士,與閩越之語相去甚遠,那道士就算算不出她姓名,也不該聽不出她口音來,楊玄瑛暗笑自己多心了,眼前這瘋道,又怎會是她二叔。但那道士見楊玄瑛不再言語,喜出望外說道:“貧道算對了,算對了就得給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