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次的公益事件,不僅讓學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讚譽,還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家長們對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質量更加認可,學生們也感到自豪和自信。同時,這件事也激勵著更多的人去關心弱勢群體,傳遞愛心和溫暖。

可以說,這次公益活動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林青檸也決定,將繼續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自從曉玲接受了資助後,她的父母便頻繁地找上門來向林青檸索要錢財。

每一次,他們都能想出令人心生憐憫的理由,讓人無法拒絕。這些理由或許是家庭困難、生病需要治療費用等等,但實際上,這只是他們利用同情心來獲取更多利益的手段。

而林青檸,出於對曉玲的關心和愛護,一次次地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甚至不惜自己節衣縮食,只為幫助曉玲度過難關。

但這樣的日子持續下去,林青檸也漸漸感到力不從心。她開始意識到,這種無底線的資助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讓曉玲的父母養成依賴心理,不再努力工作改變現狀。

於是,林青檸決定採取一些措施,希望能夠引導曉玲的父母走上正軌,同時也保護自己的生活不受影響。

林青檸找了個機會,約曉玲的父母見面,誠懇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她告訴他們,無休止的資助只會讓他們變得懶惰,只有自力更生才能真正改善生活。

曉玲的父母聽後,大聲的對著林青檸吼叫道:“你身為一名校長,這麼有錢,幫助下弱勢群體怎麼了!”

林青檸聽到曉玲父母的話語後,心情沉重到彷彿整個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她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竭盡全力去幫助一個人,卻換來了如此無情的對待。她的善良似乎變成了別人利用的工具,而這一切讓她感到心寒。

她不禁開始懷疑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善良是否正確,甚至對人性產生了深深的失望。這種失望並非來自於一次簡單的事件,而是長期積累起來的。每一次的付出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珍惜,這讓她開始質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值得。

面對這樣的情況,林青檸感到無比的痛苦和無奈。她知道自己不能再繼續下去,否則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但同時,她也無法割捨掉對曉玲的關心和同情。

林青檸默默地聽著他們的指責,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她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保持冷靜。她告訴自己不能被情緒左右,必須要理智地處理這個問題。

“我明白你們的困境,但我的幫助只是暫時的。如果你們真的為曉玲著想,就應該靠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林青檸的聲音雖然低沉,但卻充滿了堅定。

她深知只有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改變現狀,依賴他人的幫助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她希望曉玲的父母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併為自己的女兒創造更好的未來。

然而,曉玲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們仍然認為林青檸應該給予更多的幫助。

面對林青檸的解釋,他們卻不以為然,甚至有些生氣:“你不想幫就直說,何必找這麼多借口!我們還以為你是個善良的人呢!”

聽到這句話,林青檸感到一陣刺痛。她深吸一口氣,努力保持冷靜:“叔叔阿姨,我一直很願意幫助曉玲,但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我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處理。我不能一直無條件地滿足你們的要求。”

曉玲的父親皺起眉頭,語氣中帶著不滿:“那你為什麼不早點說?現在才來推脫責任!”

林青檸咬咬牙,堅定地說:“我已經盡力了,但我無法承擔你們所有的期望。我會停止對你們的資助,但我會幫曉玲找到其他合適的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