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房間的採光相當不錯。

窗戶外側正對著一條馬路,不過並非是熱鬧繁華的步行街那一側,陳十一心裡估摸著應該是位於步行街的另一側。這條街與熱鬧非凡的步行街截然不同,只見過道上行人寥寥無幾,偶爾才有一兩個人匆匆走過,腳步聲在寂靜的街道上顯得格外清晰。

不過,馬路上倒是不時有車輛穿行而過,引擎的轟鳴聲打破了短暫的寧靜。馬路對側是一排整齊的居住樓,透過窗戶,可見白熾燈光在其間閃爍,星星點點的,看樣子很多住戶都已經回到家中,享受著屬於自己的溫馨時光。

陳十一沒有將窗簾全部拉開,只拉到一半,讓那恰到好處的光線灑進房間。隨後,他走到桌子旁,拉過一把椅子,穩穩地坐下,動作流暢自然。

他將烤串的袋子拿到身前,緩緩開啟,剎那間,一股濃郁的辣椒香氣撲面而來,直鑽鼻腔,讓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氣。陳十一等這一口美味已經等了好久好久,記憶的閥門瞬間被開啟,他想起很久以前,自己第一次吃蟋蟀的場景。那次他可是在心裡反覆醞釀了許久,才鼓起勇氣下嘴,至於那是什麼感覺,從現在他每次來到雲都就必定要吃烤昆蟲這一點,便可見一斑。

只見陳十一右手熟練地從袋子裡取出一條烤得金黃燦爛的蜈蚣,那蜈蚣在燈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

他毫不猶豫地一口咬在蜈蚣的頭部,只聽 “咯嘣” 一聲脆響,聲音清脆悅耳,足見這蜈蚣烤得多麼焦脆。

陳十一一口便咬下一大塊,隨後慢慢咀嚼,細細品嚐其獨特的滋味。怎麼說呢,其實大部分昆蟲的口感都差不多,吃起來就如同吃荷包蛋的口感,因為昆蟲本身主要就是品嚐其蛋白質的味道,不過吃昆蟲又更像是在吃荷包蛋最外沿那層炸得焦脆金黃的邊沿,口感獨特,令人回味無窮。

此刻,陳十一完全沉浸在品嚐烤串的快感之中,臉上露出滿足的神情,整個世界只剩下他和這美味的烤串。

..

在日常生活裡,常常會陷入對食物評價的兩極分化。

有的人對榴蓮的濃郁味道趨之若鶩,有的人卻避之不及;臭豆腐在一些人眼中是街頭的美味小吃,在另一些人看來卻散發著難以忍受的氣味。

其實,很多時候,一道食品被認為是美味或者噁心,並不代表其本身就真的如此。食物的喜惡更多是來自於大腦的複雜判斷。

從人類生理需求的宏觀角度來看,含糖量高,或者與人類所需蛋白質結構相仿,以及與人體所需營養成分越契合的東西,通常吃起來就會感覺越美味。

這是基於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身體為了滿足自身的能量和營養需求而形成的一種本能判斷。

當然,這是從整體層面的概括,落實到個體身上,情況則千差萬別。一個人身體裡最缺乏什麼營養元素,他在食用相應能夠補充該元素的食物時,就會如同品嚐珍饈美味一般。

例如,當某個人已經連續幾天沒有進食,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時,哪怕只是一碗簡單的白米飯,搭配上普通的辣椒水,他都會覺得這是世間少有的美味。

在那一刻,米飯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辣椒帶來的刺激,迅速滿足了身體對能量和味覺刺激的需求,大腦便向他傳遞出愉悅的訊號,讓他將這碗簡單的食物視作無上的美味。

而與之相對的,那些讓身體感覺噁心或者氣味巨臭的東西,其本身不一定就真的臭不可聞。

這背後的原因是大腦認為這種東西一旦進入身體,可能會讓身體的健康狀況變得更糟糕,所以才會在認知層面賦予它糟糕的感覺。

以日常排出的大便為例,大便是人體自身消化吸收後的二次產物,對於人體而言,它已經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反而可能攜帶一些有害的細菌